中国加强境外所得征税,投资者需提高报税意识
中国加强对境外所得征税,投资者报税意识需提高
为规范个人所得税申报行为,加强对境外收入的征管力度,中国近日采取多项举措,明确了居民个人应知尽知的规定和操作方式。同时,随着全球征税透明化进程加速,中国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平纳税与促进国际合作的新挑战。
据了解,中国税务部门已成立专门工作专班,通过电话、关联单位等多种途径与纳税人取得联系,讲解办理规定和操作方式,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规范申报。同时,按照“分类分批”原则,通过短信及APP站内信开展提示提醒,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人员台账,加强全程跟踪管理,防范化解涉税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境外所得给出的纳税“豁免权”,在今年年初迎来首批到期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居民个人包括两类,一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二是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所谓纳税“豁免权”简单理解,自2019年1月1日及之后算起,若无住所个人连续6年在中国境内每年累计居住天数都满183天而且没有任何一年单次离境超过30天,则从第7年开始将要为境外所得纳税;如果6年中有任何1年上述条件中断,则第7年继续免缴个人境外所得税。
许多税法人士认为,一国对应税居民境外所得征税是大势所趋,中国跟进国际做法,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律进行征税是必然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签署FATCA协议,中国也早在2014年与美国签署了FATCA协议。这意味着在中国境内投资境外资产的居民个人需要更认真地了解相关税务法规,并及时进行申报纳税。
然而,在社交媒体上,面对投资港股、美股等境外收入申报纳税,尚未收到税务部门通知的网友仍存在“侥幸”心理,有些选择观望等待,有些则表示将另择开户券商(比如美国券商)以避开CRS框架;还有部分网友想要配合税务部门要求对境外收入申报纳税,却对申报纳税的流程和细节存在疑惑,包括申报范围、境外预扣税款抵扣、港/美股投资收益纳税区别、盈亏抵扣规则、纳税币种选择、可追溯期限等。
中国内地税收居民跨境资产安排需求增加、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投资者报税意识还有待加强,相关实施细则也仍有待明确和优化。
专家建议,相比之下,纳税人可以更多关注如何合法享受税收优惠,比如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双边税收协议、优化境外投资渠道(比如港股通等税收更友好的方式)等。同时,居民个人应该尽量完善境外资金的合规动作。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关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知识:
- 中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境外所得的征收标准和规定: 包括居民身份、居住天数、豁免权等概念。 *FATCA协议及CRS框架: FATCA(外国账户税务合规法案)和CRS(共同汇报标准)是国际间防止跨境税避的重要机制,中国积极参与这两个体系的建设。
关于投资港股、美股等境外资产的常见问题:
- 港股通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理解港股通带来的便利和潜在税收优惠。
- 美股投资收益纳税区别:美股收益的税率、申报方式与国内股票收益存在差异,需要仔细了解。
关于优化境外资产配置的方法:
- 双边税收协定: 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可以提供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 合规的境外资金管理:合理规划境外资产,做好记录和申报工作,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
**中国加强对境外所得征税,投资者需要提高报税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并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咨询指导。 **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更多信息:
-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https://www.chinatax.gov.cn/
- 专业的财税咨询机构: 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税收规划和服务。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