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闻诊”解密:生活中的肌肉记忆也能当作入门

中医“望闻问切”解密:闻诊并非神秘,生活中的“肌肉记忆”也能当作入门!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向来让人觉得神秘莫测,仿佛只有历经岁月的老中医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但实际上,“望闻问切”并非不可企及的绝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其中之一——“闻诊”。

许多人认为闻诊就是单纯地听病人说话的声音,但它其实包含了听力和嗅觉两方面的内容。 专家指出,中医从古至今就重视“闻诊”,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闻诊的记载。

那么,“闻”到底在指什么?

  • 听声音: 指的是通过辨别患者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病变的性质,例如咳嗽声、呼吸声、心跳声等等。声音的变化往往反映了气流活动的变化,而气是生命的载体,因此声音异常也暗示着脏腑功能的失调。
  • 嗅气味: 则是通过辨别患者身上散发的异常气味来判断疾病,例如口臭、体内腐败的气味等等。中医认为,人体脏腑气血得水谷之精气的充养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当人患病时,脏腑气血受邪气熏蒸、侵扰而代谢发生紊乱,就会产生各种异常的气味。

闻诊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司外揣内”是其核心原理。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可见内外相袭,表里相连,人体内在脏腑病变的征象会映照于外,而闻诊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运用“闻”来判断情况,比如同事的声音沉闷可能暗示他感冒或鼻炎,说话时口臭则可能提示脾胃问题。 这其实就是一种简易的“闻诊”,是肌肉记忆的一种表现。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打破对中医“望闻问切”的误解,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学会运用简单的“闻诊”方法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