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通过大流行病国际协定
世卫组织通过《防控大流行病国际协定》,旨在应对未来全球卫生危机
经过三年多的激烈谈判,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周二通过了一项关于预防和控制大流行病的历史性国际协定。 这项协议旨在加强全球协调,以更早、更有效地应对大流行病威胁。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稿中表示:“这项协议是公共卫生、科学和多边行动的胜利。它将使我们未来面对大流行病威胁时,能够共同更好地保护世界。”
该协定得到124个国家赞成,零票反对。伊朗、以色列、俄罗斯、意大利、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弃权。美国尽管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但在谈判中退出了,并未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立即签署了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政令,指责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不当。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
- 加强全球协调: 更早、更有效地进行全球协调,以预防、检测和应对大流行病风险,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一个新的“对病原体的获取和利益共享”(PABS)机制,旨在实现“非常迅速和系统地共享有关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出现的信息”。
- 确保公平获取医疗产品: 在发生大流行病时,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够公平获得疫苗、治疗和其他必需品。
- 加强多部门监测: 加强人类、动物和环境的“统一健康”方法,因为60%的新发疾病是由人畜共患病引起的。
协定的一个亮点是: 在发生大流行病的情况下,参与该机制的每家制药公司都必须让世卫组织“快速获得其实时生产的20%的疫苗、治疗和安全诊断产品”,其中“至少10%”将捐赠,其余部分“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
谭德塞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警示信号,提醒我们病毒无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全球健康危机。该协定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未来挑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国际卫生条例 (IHR):这是由世卫组织制定的国际公约,旨在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该协定是 IHR 的升级版,旨在更有效地应对大流行病威胁。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以及其角色: WHO 是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全球的公共卫生工作。它制定国际卫生规范、监测和评估全球健康状况、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
协定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防控大流行病国际协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 各国签署并履行义务: 即使达成协议,各成员国能否在发生危机时及时有效地履行承诺也需要保证。
- 资源分配和技术合作: 发达国家需要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给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应对大流行病威胁。
- 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协定强调“公平获取医疗产品”,但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公众健康需求仍是一个复杂问题。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项协议是“构建更安全、更公平的未来”的重要一步。他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来说,《防控大流行病国际协定》是历史性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视。 但要真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流行病,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国际合作。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