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挑战美元霸权新时代

香港落地《稳定币条例》 打破美元霸权“垄断高墙”?

近来,一场国际金融暗战悄然展开。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抢滩金融领域,美国参议院首次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多国多地金融机构加速入场。香港特区近日落地《稳定币条例》,被视为对美元霸权的一记重拳。

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垄断高墙”,已被凿开一道缝。今后,跨境电商可以用和港币挂钩的稳定币结算,手续费直降80%,这可比传统用美元结算的SWIFT便宜多了。更令人关注的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还公开表示,从法规角度看,不排除稳定币挂钩人民币的可能性。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与稳定资产挂钩,如美元、人民币或黄金等,一般是1:1对应,所以币值稳定。例如,圆环公司发行的USDC,就与美元按照1∶1比例挂钩,你可以用1美元兑换1枚USDC,反过来也一样。最早的稳定币是2014年Tether公司推出的泰达币(USDT),同样1USDT锚定1美元。到2025年5月底,稳定币总市值已经飙升到约2500亿美元,发展势头迅猛。

香港稳定币的优势?

传统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美国通过它对跨境支付进行垄断,还经常把它当“金融战”的筹码。比如俄乌冲突爆发时,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一笔跨境货款得绕3家银行5天才能到账;伊朗之前也是被掐断过这个“金融脐带”,在国际上买东西那叫一个费劲。

而香港玩的这手稳定币,直接把SWIFT甩到了一边,变身“跨境结算高铁”——商家上午给内地发货,下午钱就到账,比当地银行转账还快。为啥这么厉害?因为绕开了SWIFT直接点对点。

美国“链上美元”计划?

为了在加密货币领域延续美元霸权,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天才法案》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必须存1美元现金或93天内美债当储备。这不是复制当年“石油美元”的成功路数吗?上世纪70年代,美国靠绑定石油贸易建立起美元霸权,现在又想借绑定加密货币,打造“链上美元”体系。每发1美元稳定币,要么存1美元,要么买价值1美元的国债,硬把全球支付需求变成消化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的渠道。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

但中国公司为啥不可以发行挂钩人民币的稳定币呢?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迅速,中国与不少国家开展了本币互换,一些买卖石油等大宗国际交易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这背后就是国家信力的力量。中国这招叫“围棋战术”:先在美元控制力弱的“边角”铺路子,慢慢就能围住美元霸权的“中央市场”。

未来展望?

也许哪天您在巴黎咖啡馆掏出手机支付,店员就会笑着说“欢迎使用人民币”——这可不是画饼。香港特区的《稳定币条例》落地,就给了人民币一个契机,未来可以方便地把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战壕”挖到国际金融中心去。当SWIFT不再是唯一选择,中国的金融安全才更有底气。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全球金融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美元霸权地位正在被挑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加上全球对多元化货币体系的需求,都为稳定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稳定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它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安全等特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币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各国对加密货币监管的态度: 全球各国的态度对稳定币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积极拥抱加密货币和稳定币,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香港特区《稳定币条例》的出台,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金融科技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和监管策略。

风险与挑战: 尽管稳定币具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

  • 价格波动风险: 虽然稳定币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但某些稳定币仍然可能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价格波动。
  • 监管漏洞: 由于稳定币发展迅速,相关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完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风险事件发生。
  • 技术安全问题: 稳定币的底层技术如果存在漏洞,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或被黑客攻击。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监管框架的完善,稳定币有望成为跨境支付、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的重要工具。中国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将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