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被指“台独” 中大中止聘约

香港亲中媒体点名学者“台独分子” 中大回应中止聘约

香港近期再次掀起学术自由风暴。亲中媒体近日将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萧新煌指责为“台独分子”,引发舆论关注。

据报导,该事件始于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5月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特首李家超的评分仅得46.1分,对政府表现满意的受访者仅占19.4%。此结果与其他媒体同类调查相去甚远,引发争议。大公报指控该研究所骨干包括“反华推手”侯儒楷及“台独分子”萧新煌,并质疑其在民调机构的合适性。

中大发言人回应称,侯儒楷、萧新煌皆为无给职的名誉高级研究员,将中止其聘约,严格遵守香港国安法。

接受采访的萧新煌表示,此举是北京对香港学术界的整肃,“只是牵连到我这里来”。他自述多年来与香港亚太研究所合作良好,但近几年已经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此外,他还提到自己早已10多年未踏足香港,并曾在2016年因去澳门开会被拒绝入境。

萧新煌认为,这次事件突显香港的学术自由已成为奢侈品,他更同情香港学术界和大学的处境。 他坦言,大公报将其贴上“台独分子”标签“随便扣的”,但他也不会反驳,“重点是北京要肃清香港的学术界”。

近期,香港民调已成为敏感话题。前港大教授、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锺庭耀及副行政总裁锺剑华皆因涉嫌触犯国家安全法而遭警方调查和通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香港的国家安全法: 2020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了《香港国家安全法》,此法律规定任何威胁国家安全的言论或行动都将被严厉制裁。该法律引发了广泛争议,被批评者视为对香港人基本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侵蚀。

香港学术界面临的挑战: 自实施《港版国安法》以来,香港的学术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学者担心自己研究的内容可能触犯国家安全法,因此自我审查、谨慎行事或选择离开香港。

对萧新煌事件的后续影响: 中大的决定是否会成为其他香港大学的先例?未来香港大学是否会更加谨慎地聘请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研究员?这将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趋势。

公众对学术自由的态度: 萧新煌被指责为“台独分子”并中止聘约,引发了公众对香港学术自由的担忧和讨论。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中大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对学术自由的压制。

国际社会的反应: 萧新煌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些西方国家批评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限制言论自由的行为,并呼吁保护香港的学术自由。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篇关于萧新煌事件的文章,以及它对香港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