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财报:利润优先,AI加码迎"第二春"

阿里财报发布:利润优先、AI加码,探索“第二春”

阿里巴巴近期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尽管菜鸟收入增长乏力,但高德盈利首发,盒马实现盈利,饿了么和优酷亏损缩减。同时,阿里持续出售经营不善的非核心业务,并加大对人工智能(AI)的投资,彰显其未来发展方向。

利润为先,精雕细琢现有业务

本季度的阿里财报体现出“利润为先”的发展策略。菜鸟收入同比下降1%,仅盈利2.4亿元,EBITA利润率降至0.8%。这是调整期阵痛的表现,由于退出国内低毛利的第三方业务和跨境物流成本上升,菜鸟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

但高德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2%,实现盈利,成为众多非核心业务中最“靓的仔”。其凭借高达8.45亿的月活用户,通过聚合打车佣金、本地商家搜索竞价等方式,把流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时,高德与抖音达成合作,在生活服务领域共同对抗美团。

其他业务也在努力自救。盒马实现了盈利,阿里不再考虑出售其;饿了么和优酷的亏损也在缩减。根据阿里2023年架构调整的“大政方针”,各业务集团要实现自负盈亏,自力更生。

聚焦核心业务,AI为王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阿里将有限的资金弹药用在最关键的事情上——AI。本季度,阿里的自由现金流为390亿,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31%,主要用于云基础设施投入。管理层表示,未来三年将持续加大对AI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投资。
  • AI基础模型和AI原生应用
  • 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现有的业务

阿里回购超13亿美元股票,年内累计回购超100亿美元,资金压力减轻,更能腾出资源投入国际业务和AI战场。

尽管国内电商需要在“保份额”和“保利润”之间寻找平衡,国际电商面临地缘合规风险和恶性竞争,云计算需要在技术生态和商业化之间找到突破口,但阿里仍展现出积极的未来展望。稳住电商基本盘、等待国际业务扭亏为盈、让阿里云凭借AI弯道超车,或许阿里真的还能迎来“第二春”。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阿里巴巴的业务结构: 阿里巴巴是一个庞大的科技帝国,拥有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创新技术四大主要业务板块。电商平台包括淘宝、天猫等;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数字媒体涵盖优酷、支付宝等;创新技术则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
  • 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消费市场疲软,企业利润下滑,对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提出了新的挑战。

深入解读:阿里“第二春”的可能性

尽管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努力实现盈利增长,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保份额”和“保利润”、国际业务何时扭亏为盈、阿里云如何才能在技术生态和商业化之间找到突破口?这些都是阿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商业务:稳固阵地,寻求新增长点

  • 国内电商市场竞争激烈: 抖音、拼多多等短视频平台不断蚕食电商市场的份额,对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构成巨大压力。
  • 消费者消费意愿减弱: 受经济下行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普遍减弱,促使电商平台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国际业务:突破困境,寻求新机遇

  • 地缘政治风险: 随着中美关系紧张,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海外扩张步伐放缓。
  • 恶性竞争: 在全球市场,阿里巴巴面临来自亚马逊、沃尔玛等巨头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立足海外市场。

云计算业务:AI为核心,寻求突破口

  • 技术生态建设: 阿里云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技术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
  • 商业化模式创新: 阿里云需要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例如订阅服务、平台服务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AI赋能,引领未来发展

阿里巴巴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大投资力度,相信AI技术能够帮助阿里更好地服务用户、优化业务流程,并创造新的增长点。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用户1: “利润为先”啊?当年不是喊着“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狠”?现在想把阿里云变成AI龙头,又开始唱起了“仁义”的歌了?这套路太熟悉了!
  • 用户2: 饿了么亏损缩减?那说明我终于不用担心外卖阿姨会因为没钱买矿泉水而送错饭菜啦!但盒马盈利就让我有点困惑,难道他们终于学会做生意了吗?还是说只是把亏损转移到菜鸟身上?
  • 用户3: 高德“靓仔”真是抢镜啊,月活8.45亿,看来打车和找餐厅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抖音合作真的能战胜美团吗?还是阿里又想玩一场“大逃杀”?
  • 用户4: 阿里云AI加码?这跟当年拼多多卖水果一样,都是用钱堆出来的“领先”。别忘了,真正的AI领航者还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啊!

总结来说,网友对阿里的最新发展似乎持谨慎乐观态度。一边赞赏其调整策略和对AI的重视,但另一边也担心阿里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弯道超车,还是依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