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防湿 健脾益身

夏季湿热难挡?中医教你识破内外“湿”之招

进入伏天,夏季湿与热的特性更加明显。对于脾土不足、体内湿气较重的群体来说,这种天气尤为难受,容易引发各种身体问题。

近日,知名中医专家罗大伦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指出,湿气重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水肿现象,尤其集中于四肢、面部和腹部。 此外,湿气还会影响人的思考能力、五官功能,甚至引发胸闷、心悸、胀闷、口气重、大便黏腻等情况。

文章解释称,湿气的形成主要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 外湿是指外界湿氣過於重造成的影響,例如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或经常接触水;而内湿则源于人体自身脾胃虚弱、运化之力不足,导致体内水饮不能有效代谢,最终形成湿气之邪。

罗大伦特别强调,现代人更容易出现内湿的情况。大量冷饮的摄入会损害脾阳,使其失去控制水湿的能力,加重湿气的形成。 他呼吁人们注意调节饮食结构,少喝冷饮,增强体内“运化之力”,有效预防和改善湿气问题。

文章提醒大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养护脾胃,避免体内湿气积聚,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