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步态改变?可能是失智预警
心脏外科权威医生罹患失智症!走路步态改变竟是预警信号?
曾担任三家医学中心院长、享誉医疗界的知名心脏外科医生林芳郁传出罹患失智症,抗病已达五年。此消息引发外界关注,也提醒大众关注老年健康。胸腔暨重症医生黄轩指出,失智症患者在确诊10年前,就可能出现明显走路步态改变,这可能是大脑退化、失智疾病的前兆。
根据卫福部资料,国内65岁以上长者的失智症盛行率为7.99%,85岁以上更高达23.23%。失智症的盛行率随著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在80岁以上的长者中更为普遍。黄轩在脸书粉专PO文指出,一项发表在《柳叶刀-老年健康》的研究显示,老人在大脑退化、失智前,走路姿态会先发出信号,比认知障碍早10年之久。这可能预示著其关节系统、肌肉组织、神经系统出现病变。
黄轩提醒家中长者若出现以下四种走路步态改变,可能是失智前兆,务必及早就医:
- 一直拖著走: 脚抬不起来,总是拖著地走,脚上似乎被地心引力吸住,无法轻松抬起脚走路。
- 一直晃著走: 走路摇摇晃晃,抓平衡点,像是喝醉酒一般,无法行走直线。
- 一直跛著走: 只有垫一只脚在走路,因为另一条腿可能有神经或肌肉功能障碍。
- 一直碎步走: 走路姿势小碎步且快速,脚掌会擦著地走,身体僵硬,向前倾,似乎无法及时停住或转弯。
这些发现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便在大脑老化前能够采取措施,可能有助于延缓或预防认知衰退或失智的加速。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什么是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指的是我们大脑执行思考、记忆、学习、语言和判断等能力的能力。失智症就是一种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会逐渐导致患者失去这些能力,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失智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除了步态改变外,失智症初期还可能表现为:
- 记忆力下降: 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约会或重要事件。
- 语言障碍: 找不出合适的词语、难以表达想法、理解他人说话困难。
- 判断能力下降: 做出错误的决策、难以处理日常事务。
- 空间感知障碍: 迷路、无法辨认熟悉的环境。
- 情绪波动: 易怒、忧郁、焦虑等。
如何预防认知功能衰退?
尽管目前尚无治愈失智症的方法,但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并延缓病情发展: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
-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保持与他人互动,锻炼大脑认知功能。
- 定期进行认知训练: 学习新技能、阅读书籍、玩脑力游戏等。
-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认知衰退的重要风险因素。
如果你或你家中有长者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