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阴影:亲子修复之路

"区别对待"伤痕:李南玉教授倡导亲子修复,助孩子走出原生家庭阴影

近日,知名心理学家李南玉在她的著作《原生母爱》中指出,父母的“区别对待”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影响。文章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被偏爱的经历,呼吁重视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李南玉教授表示,很多家庭存在着潜意识的“差异待遇”,例如将最弱小、依赖性强的孩子视为 “心头肉” ,而将表现强势、独立的孩子看作 “牺牲品”。这种行为会使被“偏爱”的孩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被 “牺牲”的孩子却发展出被动型人格,难以争取自己的权益。

文章中,李南玉教授分享了她在诊所遇到的案例:许多孩子因受父母区别对待的伤害而产生自卑感、焦虑症等问题。他们会质疑自身价值,无法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原生家庭阴影,李南玉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 深入了解家人,重塑家庭结构: 理解父母的行为动机,不仅要关注亲子关系,更要扩展到整个家族关系。探究母亲的童年经历,例如是否曾经遭受过不幸,是否有过被忽视的经历等。
  • 掌握积极的“意义转换法”: 换位思考,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母亲的行为。回忆那些母爱温暖的瞬间,将注意力转移到父母的爱意上。
  • 心态决定成败: 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保持乐观的心态,专注于当下,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从而摆脱困扰。

李南玉教授强调:亲子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只有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才能让家庭充满爱与温暖。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