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训练经费超4700万引发热议
谷爱凌训练经费超4700万引发热议 北京市体育局删除相关内容
近期,北京市体育局公布的2025年财政预算中,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比赛保障经费”高达4814.8万元。该预算曾明确指明此笔款用于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金牌得主谷爱凌和花式滑冰名将朱易的备战工作,助力他们在2026年米兰冬奥取得佳绩。
消息发布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面对质疑声浪,北京市体育局昨日紧急修改预算案,将谷爱凌和朱易的名字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我市重点冰雪运动员群体”。然而,金额4814.8万元不变,集训人数依然为2人。
据财新网报道,北京市体育局在2023年曾为谷爱凌拨款4737.9万元,2024年则为朱易拨款145万元。该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是否应该继续为举国体制的金牌买单?
有趣的是,财新网发布此文后不久,文章便从其官网上消失。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期间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她18岁,中美混血儿,成为首位在3项自由式滑雪项目里都拿到奖牌的选手,个人包办两金一银。但她也曾引发争议,外界质疑其未有效放弃美国国籍就以中国国籍参赛,既不符中国法律,也有违奥运规定。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国体育体制的现状: 中国体育体制以国家队为主体,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奥运冠军的训练和比赛,追求金牌数量的增长是其主要目标。这一体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运动员个人权益的保障、过度训练带来的健康风险等。
- 谷爱凌的身份争议: 谷爱凌在冬奥期间代表中国队参赛,但她未放弃美国国籍,引發外界对她的身份和所持的中国国籍是否符合规定进行质疑。
回到主题: 舆论对于北京市体育局为谷爱凌和朱易拨款4814.8万元引发热议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巨额资金分配: 在经济压力下,政府预算中动用如此巨额资金用于单个运动员的训练备战,是否合理成为了公众关注焦点。
- 体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网友质疑体育资源应更均衡地分配给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而不是集中在明星运动员身上。
- 金牌至上文化: 很多网友认为中国体育体制过于追求金牌数量,而忽视了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培养,甚至可能存在过度训练等问题。
- 谷爱凌的身份争议: 谷爱凌的双重国籍身份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她代表中国队参赛是否符合规则的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和讨论。
财新网报道内容被删除现象也体现出:
- 对敏感话题的避讳: 一些媒体在面对社会热点时,可能会选择自我审查,避免触及敏感话题引发更大的争议。
- 信息透明度不足: 政府部门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有待提高,这会导致公众对决策过程缺乏了解,更容易产生质疑和不满。
最终,如何平衡金牌目标与运动员健康发展、体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和解决。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我懂了,原来‘优秀运动员’就是能拿奖金的人啊!那为啥我的存款这么不优秀呢?”
- “4700万训练经费?那我干脆去买彩票算了,说不定也能赢个冬奥冠军!”
- “北京市体育局不愧是高手,把谷爱凌和朱易的名字都抹去了,这操作简直堪比宫廷剧。”
- “话说美国是不是也给谷爱凌拨款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两边都受益了呢?”
- “听说现在冬奥冠军待遇越来越好,连训练经费都有专门的预算了。看来以后我也可以考虑去当个冬奥运动员,毕竟国家这么支持。”
等等...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