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肝郁脾虚,重获健康生活

肝郁脾虚悄然来袭?中医教你辨治及调理

生活中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肝郁脾虚的困扰。这种看似简单的疾病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情绪焦虑甚至失眠多梦。近日,山野土郎中分享了如何识别和调理肝郁脾虚的方法,引发众多关注。

肝脾相依,互为因果

中医认为,肝主怒,脾气主思,两者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克制。当肝气过盛时,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脾胃功能也会受损;反之,脾虚则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因此,肝郁脾虚的出现常常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舌象辨证法,快速识破肝郁脾虚

山野土郎中指出,观察舌象是判断肝郁脾虚最为便捷的方法之一。 典型表现包括:舌尖偏红,舌边有纵纹,如被折叠;或舌质淡而胖,舌尖圆润并有齿痕,都是肝郁脾湿的表现。

主诉症状与次诉症状,助你精准诊断

除了舌象,出现以下症状也需引起重视:

  • 主诉: 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消化不良、腹部胀痛;情绪焦虑或抑郁;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 次诉: 两肋附近胀满、窜痛;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嗳气,泛酸;肠鸣,矢气;脉弦或缓;失眠,多梦。

只要符合主诉中一个症状,加上一些次诉症状出现,基本可以判断为肝郁脾虚。

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方法多样

针对肝郁脾虚的困扰,山野土郎中推荐以下调理方法:

  • 疏肝解郁: 通过敲击、按揉或艾灸胆经和肝经穴位,如肩井、风市、悬钟、足临泣、阴包、太冲、期门等,舒缓肝气,改善情绪。
  • 健脾补肾: 针对脾虚,可以按摩胃经和脾经穴位,如髀关、梁丘、丰隆、地机、三阴交、太白、公孙等,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此外,山野土郎中还强调,利用食疗方法调理肝郁脾虚也非常有效。莲子具有健脾养心的功效,而淮山、芡实、赤小豆等也是很好的健脾去湿药材。

合理调理,重获健康生活

肝郁脾虚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疏肝理气、健脾补肾,并结合食疗和适当运动,就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