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肠道求救”信号! 大肠癌不应忽视

大肠癌确诊竟是晚期?警惕“肠道求救”信号!

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大肠的默默付出,它负责着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出,但却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直到出现异常症状才意识到自己的大肠可能在发出警报。

专家提醒,大肠家族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看似人多势众,却十分脆弱。生活中常吃的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等食物,都无法被大肠“消化”。它们只负责将“美味”变成渣渣,并把有用的东西回收,没用的东西排出,就像一个“垃圾处理站”。

当“垃圾处理站”出现问题,我们就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常见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大肠癌,都是对大肠的强烈警告。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会让免疫系统误判,攻击自身的细胞,导致大肠反复发炎,造成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并发症。虽然目前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但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得到较好控制。

然而,溃疡性结肠炎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长期发病超过20年的病人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10-15倍。

大肠癌通常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它最初可能始于结肠内部小的息肉组织,这些息肉可能很小,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但部分细胞不断发生突变,最终变成能疯狂生长的癌细胞。早期的大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到中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专家指出,所有的肿瘤都是蓄谋已久的,从肠息肉产生到恶性肿瘤平均需要10年时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促进这个过程,而积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则可以延缓它。

警惕“大肠求救”信号:

  • 排便频率突然改变(比如由3天1次变成了1天3次)
  • 大便形状突然改变
  • 大便突然带血或黏液
  •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
  • 食欲和体重下降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大肠疾病的关键。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你的“肠道”。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大肠癌的成因:

大肠癌并非毫无征兆,它往往与一些生活习惯和基因因素密不可分。 虽然研究还在继续,但目前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

  • 饮食不健康: 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都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代谢率,影响消化系统健康,增加肿瘤发生概率。
  • 吸烟酗酒: 这些有害习惯不仅损害肺部和肝脏,还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 家族遗传: 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曾患过大肠癌,那么你患病的风险也较高。
  • 慢性疾病: 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

如何降低患大肠癌风险?

虽然基因因素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 均衡饮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蛋白质,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摄入。
  •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剧烈强度的有氧运动。
  • 戒烟限酒: 远离吸烟和过量饮酒的诱惑,保护自身健康。
  • 定期体检: 根据年龄和家族病史,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