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让俄机制造业跌入低谷

西方制裁重创俄机制造业,飞机交付量惨淡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严厉制裁严重冲击了其航空工业的发展。根据ch-aviation数据,2024年原本计划交付15架商用飞机的俄罗斯,目前仅完成了一架交付。西方对零部件的限制导致生产停滞,高利率又进一步增加了投资成本,使得俄罗斯航空制造业举步维艰。

尽管政府多次调整目标、加紧本土化进程,但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设施不足令进展缓慢。由于依赖空客和波音飞机主导的庞大机队(超过700架),俄罗斯航空公司不得不通过复杂且间接的进口路线获取关键零部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罗斯航空业人士表示:“我们没有零部件基地、没有技术、没有生产设施,也没有工程师。从零开始建立这些,至少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

飞机老化与事故频发也进一步加剧了运输压力。近年来的一些重大事故凸显了机队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今年7月底,一架1976年生产的安东诺夫An-24飞机在俄远东地区坠毁,机上48人全部遇难。几天后,国家航空公司俄罗斯航空因遭受网络攻击被迫停飞数十个航班。

高利率不仅打击了飞机制造,也影响到汽车产量下滑、煤炭行业破产增加、金属与石油产品出口减少等问题,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阿斯特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主管德米特里·波列沃伊表示:“工业受到紧缩货币政策打击的速度和强度远超预期。”并警告工业已濒临衰退边缘。

政府多次下调飞机生产目标。2024年年中,2024–2025年的交付目标由原计划的171架下调至21架。上月,官员再度表示由于高利率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并减缓了生产速度,目标将再次修改。负责生产超级喷气式飞机、Tu-214、伊尔-114和雅科夫列夫MC-21等飞机的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迟迟无法兑现交付承诺。

尽管俄罗斯致力于本土化生产,但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仍然显著。路透社查阅的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通过土耳其、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阿联酋等中间商进口了价值至少30万美元的航空零部件。这些组件来自法国赛峰集团、美国霍尼韦尔和英国劳斯莱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些公司违反制裁。

航空供给减少而需求依旧旺盛,推动机票价格持续上涨。莫斯科被迫寻求替代方案,比如请求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航空公司运营俄罗斯境内航线,以缓解压力。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部分。理解这场冲突背景以及相关国际关系 dynamics 至关重要才能更全面地解读俄机制造业困境:

1. 美国领头的西方的目标: 制裁旨在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经济能力,迫使其放弃对乌克兰的进攻。 飞机制造业作为重要的国防工业支柱,自然成为了制裁重点。 2. 俄罗斯应对策略: 莫斯科试图通过本土化生产来缓解西方制裁的影响,寻求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绕过西方供应链。然而,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差距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3. 全球航空市场格局: 俄乌战争加剧了全球航空市场的波动,原油价格上涨、航线中断等因素都对俄罗斯航空业造成了额外压力。

4. 制裁带来的复杂影响: 制裁不仅损害了俄罗斯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西方国家自身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风险。 同时,制裁也会引发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讨论。

5. 未来的发展趋势: 制裁的长期效果仍不明朗,未来俄乌冲突的走向也将影响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命运。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