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隐患不容忽视

“药驾”隐患不容忽视! 部分药物副作用堪比酒驾

服用某些药物后开车,可能导致反应速度变慢、疲劳、晕眩,甚至影响专注力与判断力,危险程度如同酒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药师郭奕宏提醒民众, “药驾”问题并不罕见,且其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呼吁驾驶者在服用药物前务必了解其副作用,谨慎决定是否开车。

郭奕宏指出,“药驾”与酒驾一样,可能导致严重交通事故。许多人对药物的副作用轻视,认为微弱影响不足为虑,但实际上,即使是轻微的副作用也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影响驾驶者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

他列出9类药物使用后可能引发类似酒驾的危险状况:

  1. 部分特定抗精神病药:如aripiprazole、olanzapine 可能造成嗜睡、视力模糊、头痛、眩晕。
  2. 安眠药及Z-药物:如triazolam、zolpidem,可能造成隔日嗜睡与反应迟缓。
  3. 部分特定抗焦虑药:如lorazepam可能造成嗜睡、困倦。
  4. 肌肉松弛剂:如carisoprodol、baclofen可能造成嗜睡、头晕、肌力减弱。
  5. 抗组织胺药(尤其第一代):如diphenhydramine、chlorpheniramine,治疗感冒与过敏常用,但嗜睡效果明显。
  6. 鸦片类止痛药:如morphine、codeine,会降低专注与判断能力。
  7. 部分特定降血糖药:如胰岛素、sulfonylurea,副作用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晕眩甚至昏厥。
  8. 降血压药:如propranolol可能造成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倦怠、肌肉无力。
  9. 眼科散瞳剂眼药水:如tropicamide、atropine,用于眼科检查或治疗,会造成瞳孔放大、畏光与视力模糊,严重影响驾驶视觉安全。

郭奕宏强调,服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对于可能影响驾驶能力的药物,即使服用剂量较低,也要避免开车,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或寻求他人帮助。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药驾”的法律责任: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药驾”被视为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可能与酒驾相当严厉,甚至更严重。部分地方规定,驾驶时血液中药物浓度超过特定标准就构成违法,可能会面临罚款、吊销驾驶证甚至监禁等处罚。

如何应对“药驾”风险:

  • 提前咨询医生: 在服药前,务必咨询医师或药师,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是否会影响驾驶能力。
  • 谨慎选择交通方式: 如果服用可能会影响驾驶能力的药物,请尽量避免开车,选择其他交通方式,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叫车或者让他人代驾。
  • 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确实需要开车,请务必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保充足睡眠、避免合并服食其他可能影响反应力的药物、携带醒神饮料或零食等。
  • 定期复查: 在服用长期药物期间,定期复查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潜在风险,并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记住: “药驾”不仅危害自身安全,也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一起提高“药驾”意识,营造安全的道路环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