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重返中国 新芯片或九月发布

英伟达重返中国市场?新芯片或在九月份发布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即将赴北京开展外交活动,外界猜测此次之行将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有关。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英伟达最快将于今年9月推出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该芯片符合最新的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并基于其最新、最强大的Blackwell架构进行“降规”修改。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款特供芯片将移除关键技术,例如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互连技术,以确保性能参数符合美国商务部允许出口的范围。英伟达正积极寻求美国政府保证,确保该芯片不会在推出后被列入黑名单。

黄仁勋此次北京之行备受瞩目,他将出席下周三(7月17日)在北京开幕的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计划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面,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副总理何立峰。 黄仁勋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中国政府和客户重申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稳定这个对公司至关重要的市场。

尽管新芯片的性能无法与华为等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顶级产品匹敌,但英伟达强大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依然使其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开始测试样品并表达了采购意愿。然而,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中国客户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过度依赖英伟达的产品将面临供应中断风险。

这促使中国科技业者积极测试本土替代方案,为日后的“去英伟达化”做好准备。 黄仁勋曾公开表示,美国的出口管制是“一次失败”,它不仅没能有效遏制,反而激励了中国企业加速自主研发AI产品。他感叹道,英伟达在中国AI市场的市占率已从四年前的95%下滑至50%。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1. 美中科技摩擦: 自2018年以来,美中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了限制和制裁,其中包括限制芯片供应。英伟达曾因为与华为合作遭美国打压,导致其在中国市场份额下滑。

2. 黑暗晶片: “黑暗晶片”一词指的是那些为了绕过出口管制而设计制造的芯片,它们通常是阉割版的产品,移除了一些关键技术以符合美国允许出口的技术规格。英伟达新推出的芯片可能就是这种“黑暗晶片”。

3. CUDA软件生态系统: CUDA是英伟达开发的一种编程模型和工具集,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其强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积累了大量用户基础。

4. “去英伟达化”趋势: 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政策加剧,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替代英伟达的解决方案,并加强自主研发以降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5. 中国AI芯片竞争格局: 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如华为海思、芯智星等也在积极开发AI芯片,并在部分领域开始挑战英伟达的市场地位。

黄仁勋此次北京之行充满了政治和商业意义:

  • 政治层面: 他希望通过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会晤,表达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并寻求政府的支持和理解。
  • 商业层面: 他试图稳定在中国市场上的客户基础,并通过新芯片的发布,吸引更多中国客户,对抗“去英伟达化”趋势的影响。

然而,黄仁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持续严厉,可能导致英伟达无法提供更强大的芯片技术。
  • 中国政府对于本土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竞争日益激烈。

最终,英伟达能否成功重返中国市场,取决于其能否平衡政治和商业目标,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调整。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