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越野跑爱好者误食毒蘑菇身亡
苏州越野跑爱好者误食野蘑菇身亡 警示网友勿乱采食
近日,苏州一位知名越野跑爱好者因误食有毒野蘑菇不幸离世,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事发时,“爱抚人生”网名为这位爱好者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在8月9日徒步结束后曾分享视频谈及采摘蘑菇的经历:他们在一处松树林中发现路边石头上躺着几个胖乎乎的蘑菇,外观似平菇,伞顶较大,伞柄粗壮。一位同行声称这种蘑菇可以食用,因此他们采集了一些带回了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爱抚人生”于当日中午食用这些野生蘑菇后感到身体不适,下午前往当地小医院挂水,但未见成效,随后转至大医院就诊。不幸的是,“爱抚人生”中毒情况严重,全身发黑,且可能未及时告知误食野蘑菇的情况,导致抢救延误,病情不断恶化,11日被送入ICU病房,12日上午不幸去世。
著名菌物研究者“赶尾人”表示,“爱抚人生”也许误食了不止一种毒蘑菇,虽然已知的蘑菇中毒性种类只占很小比例,但可食用的比例同样不高,绝大多数都不宜食用。吉林农业大学菌类作物专业博士生朱力扬指出,“爱抚人生”出现的全身发黑症状可能是该蘑菇具有肝毒性或影响血液循环。她提醒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也不要凭主观经验认野生蘑菇,这都是生命的教训。
“爱抚人生”去世后,一些越野爱好者群纷纷进行悼念,网友也纷纷警醒野蘑菇不能乱采和食用!近年来因误食毒蘑菇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并不少见,多起中毒案例触目惊心,甚至出现死亡情况。今年7月四川泸州一对农妇就因网购假的“鸡枞菌种子”种植后误食,不幸中毒送医至医院时已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经查两人吃的竟是毒蘑菇“青褶伞”。
专家提醒,蘑菇的外观难以分辨是否有毒,网传的识别方法如彩色蘑菇有毒、流汁液的蘑菇有毒、有虫子的蘑菇无毒等也不一定可靠。由于毒蘑菇中毒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不采食才是关键。此外,如果误食了不明蘑菇,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关于蘑菇中毒的风险:
- 毒性复杂多样: 不同的蘑菇有不同的毒素种类和毒性强度,有些毒素甚至能引起延迟性的反应,症状可能出现几个小时或几天后。
- 难以辨别: 许多毒蘑菇与食用菌外形相似,即使经验丰富的采摘者也容易混淆。 依靠颜色、形状、口感等特征进行判断极易出错。
- 后果严重: 蘑菇中毒会导致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甚至肝肾衰竭、休克和死亡。
如何安全享用蘑菇:
- 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用菌: 超市、菜市场等信誉良好的渠道提供经过筛选、鉴别和品质认证的食用菌。
- 避免采摘野生蘑菇: 除非是专业人士,不建议自行采集野蘑菇,因为辨识难度极大,可能误食毒蘑菇。
- 烹饪安全: 即使购买了正规食用菌,也需要注意正确烹饪方法,确保彻底杀死潜在的细菌和寄生虫。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误食了毒蘑菇,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催吐: 如果症状出现较晚(超过3小时),不要催吐,以免刺激胃部。
- 收集剩余蘑菇样本: 如果可能,保留一部分未经处理的蘑菇,以便医生进行鉴定和治疗。
- 立即就医: 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医院急诊科。
记住:安全第一!切勿冒险采食或食用野生蘑菇。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