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法案》成焦点:美亚半导体谁主导?

《芯片法案》成焦点:特朗普质疑拜登政策,专家称亚洲半导体制造仍将保持优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拜登政府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称《芯片法案》)表示不满,并批评该法案通过补贴的方式扶持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反而可能导致芯片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中断。

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表示,美国不需要像拜登那样依靠政府补贴来吸引芯片公司回国,他认为高额关税才是更有效的手段。 他批评《芯片法案》的补贴资金不必要地被分配给了十家财力雄厚的公司,这些公司本来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进行投资。

彼得森经济研究所(PIIE)对《芯片法案》的前20个项目进行评估后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该法案可能并非最佳的公共资金使用方式。研究指出,《芯片法案》虽然可以促进美国境内的半导体生产,但其提供的补贴规模不足以赋予美国像东亚地区那样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和市场需求疲软等原因,即使美国成功地将先进芯片生产转移到本土,也难以在全球芯片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中心经济学家希尔里希斯表示,政府干预政策的关键在于衡量“回报”和“风险”。她认为,《芯片法案》的补贴可能会导致芯片及其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增加供应链中断风险。

此外,专家们普遍认为,亚洲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仍将保持优势。一方面,亚洲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低廉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将继续激励全球制造商在该地区生产。

总而言之,《芯片法案》引发了关于政府干预市场、本土化生产策略以及半导体产业未来趋势的激烈讨论。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