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悄无声息
肝郁脾虚悄无声息,你中了招了吗?
现代人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肝郁脾虚问题日益增多。专家提醒,警惕“怒”与“思”的失衡,及早调理身体!
近年来,“肝郁脾虚”这个词在健康圈越来越常见,很多人甚至感觉自己可能是其中的受害者。 中医认为,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是柔缓的。当肝气太急的时候,静下来客观地思考一下,肝气马上就缓和了;当脾思而气结的时候,肝气动了,一冲而散。所以说,肝和脾相克又相依。
那么,“肝郁脾虚”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 舌象特征: 舌头尖尖的,舌边偏红,舌中间有一条或多条纵纹;或者舌质淡,舌体胖,舌尖部是圆的(水湿积聚在舌尖,使舌尖变圆),有齿痕。
- 主症表现: 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大便溏薄、少腹胀痛。
专家指出,肝郁脾虚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而中医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健脾也非常重要。
如何调理“肝郁脾虚”?
-
**疏肝解郁:**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敲击、按揉、艾灸穴位来疏肝理气,例如胆经的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足临泣穴等等。
-
**健脾养胃:**饮食方面可以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和油腻的食物;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肝郁脾虚”的症状,应及时咨询中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展。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