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桶酒吧新logo争议被迫回归旧标识

美国连锁餐厅“老桶酒吧”因新LOGO引发争议被迫回归旧标识

美国乡村风味餐厅连锁品牌“老桶酒吧”(Cracker Barrel)宣布将放弃其新logo,并恢复使用之前的老标志。该决定是在该公司发布新logo后引发强烈反响和公众批评后做出的。

去年,老桶酒吧发布了一款简化的全新logo,只包含品牌的文字名称在黄色六边形内。然而,这款新的logo被许多人视为“脱离品牌传统”和过于现代化。一些美国右翼人士批评新logo“过度政治化”,是典型的“觉醒”(woke)文化现象,引发了争议。

甚至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老桶酒吧应该回归旧logo,“承认错误”。他认为顾客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建议公司更好地管理自身业务。

面对声势浩大的公众压力和股价下跌,老桶酒吧最终妥协,宣布将恢复使用原有的“老计时器”logo,即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靠在一个酒桶上的形象。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感谢顾客的反馈,并承诺将继续提供他们所喜爱的服务和菜品。

这场关于logo的争议反映了美国当下社会中围绕政治身份、文化价值观以及商业品牌的认知的激烈对抗。一些人认为老桶酒吧的新logo体现了一种现代化和进步的趋势,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和“觉醒”文化的入侵。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老桶酒吧的故事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美国社会频繁出现围绕政治、文化价值观和品牌标识的争论,反映了当下社会日益两极化的趋势。以下是一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此事件:

  • “觉醒”(woke)文化: 这一概念被一些人用来形容倡导社会公正、多元包容和性别平等等意识形态的潮流。它经常被政治右翼作为批评的对象,指责其过度强调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确,并损害传统价值观。
  • 美国政治分化: 近年来,美国的政治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人们倾向于占据自己固有的立场,难以接受不同观点,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 品牌与政治的交叉: 在信息爆炸时代,品牌不再仅仅是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实体,也成为了社会议题的参与者。一些公司试图在政治上表态,以吸引特定客户群或树立自身形象,但也可能引发反弹和争议。

老桶酒吧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业品牌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并非完全割裂的关系。 当品牌的符号被解读为具政治意味的信息时,便可能触及公众敏感神经,引發激烈的社会讨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