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曝“纸巾怪”视频引争议
餐饮店老板娘发视频曝光“纸巾怪”引争议 律师提醒:店家公开未打码消费者视频存在法律风险
近日,一位江苏餐饮店老板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段视频,称当天中午店内来了一名行为举止怪异的男子。视频显示,该男子用餐过程中过度使用店内免费的餐巾纸,频繁地用纸擦拭嘴巴、鼻子,甚至还用纸巾擦裤子,将餐桌旁的餐巾纸全部抽完,又去拽另一边的餐巾纸,很多都没有被用就被丢弃进垃圾桶。不到5分钟,男子就使用40多张餐巾纸。
该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对男子“浪费纸巾”的行为表示不满,但也有人认为店家未打码公开消费者视频存在隐私问题。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男子因过敏或身体不适频繁用纸,这是合理需求,店家可善意提醒并理解,也可张贴提示避免浪费。若男子伴随异常行为,可选择报警。
付建特别强调,老板娘把没有打码的消费者视频发到网上存在法律风险:“如果食客在餐馆内反复取纸,是因疾病或者个人特殊状况(洁癖),属个人健康隐私范畴,店家将包含这些私密行为的视频公开,就可能构成对其隐私权以及肖像权的侵犯。”
他建议商家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尽量以文明、礼貌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采取过度宣传或公开消费者信息等行为,以免触及法律红线。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华人民共和国隐私保护法》: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以及企业收集、使用、储存个人信息的义务和限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该法典对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界定,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 网络平台相关的规则和政策: 各个社交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社区守则和用户协议,禁止发布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视频内容。
深究案例:
在本例中,老板娘未打码地将消费者行为录像公开到网上,确实存在法律风险。即使消费者的行为被认为是“浪费”,也无法作为侵犯店家利益的理由,而将其未经同意公开的个人信息。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 视频内容的敏感性: 视频中展示了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衣着、面部表情、用餐习惯等。这些信息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不能随意公开。
- 消费者身份的确认: 是否确认该男子在视频中所表现的行为并非出于疾病或特殊状况?店家未事先进行沟通和了解,就以“纸巾怪”来描述他,并将其行为放大传播,存在不当评判和抹黑嫌疑。
- 公众舆论的影响: 视频的公开可能导致对该男子的名誉损害,引发网络暴力等负面后果。
如何避免类似争议?
- 注重隐私保护: 商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应该采取谨慎和文明的方式处理,避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 善于沟通交流: 商家应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如果发现消费者行为可能造成浪费或其他问题,可进行友好提醒和引导,而不是直接录像并发布到网上。
- 建立规范管理机制: 商家应制定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出现侵犯隐私权等违法行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