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眠:早睡真的好吗?
早睡早起真的好吗?研究称“早睡”与寿命相关,老年人该如何选择?
近年,“早睡早起身体好”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但最近一项针对全球21个国家近10万人的研究表明,早睡(晚上10点前)可能与增加死亡风险存在关联。该消息引发了舆论热议,不少老年人感到困惑:坚持多年的健康信条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这项发表在《睡眠医学》期刊的研究发现,早睡者相比正常睡眠时间的人群,其死亡或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29%。然而,研究人员强调该研究仅仅表明观察到某种现象,不能证实相关事件间有明确因果关系。另外,该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的早睡者比例较高,这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
专家指出: “早睡早起”是否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睡眠习惯、生活方式和身体状况。只要睡眠时间规律且足够,白天身体不会觉得疲倦,工作学习能力不受损害,那么就可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情况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能力,可能意味着存在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
**冬季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老人晨练或外出易致血压波动、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稍有不慎便可能加大心脏负担。**因此,老年人在冬季早晨应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专家建议: 晚上22点至23点入睡最适合心脏健康,超过23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零点后对心脏的危害是最大的。成人每天保证7-9h睡眠,老年人因生理机能退化,所需睡眠时间相较于年轻人更多一些。
5种睡觉方式不可取:
- 饱腹后睡
- 睡前小酌
- 开夜灯
- 趴着睡觉
- 生气入睡
总之,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和习惯非常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都是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