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初步协议成效堪忧

美越达成初步贸易协议 专家质疑成效

美国总统川普日前宣布与越南达成初步贸易协议,对越南输美商品课征20%关税,针对转运商品更开征40%。该协议旨在打击中国借由越南“洗产地”规避美方关税。然而,多位专家指出,非法转运认定模糊、执法困难,此举成效堪忧;更被批评为“逼小国让步”,难以复制到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身上。

川普声称越南将“完全开放市场”给美国商品,美方则以削减部分关税作为交换。但美越双边贸易结构失衡,2024年美国从越南进口高达1366亿美元,仅向越南出口131亿美元,越南是美方第三大贸易逆差来源。

新协议规定凡由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一律课征20%关税,若涉及“转运”行为,则加征至40%。但“转运”定义模糊,或是从中国进口后经越南转口、或是含有中国零组件的越南商品,皆可能适用,导致执法界线难以划清。

专家指出,“转运”本身是高度政治化的术语,如何被定义及执行将决定未来的美越经贸关系。研究显示这类非法转运约占越南对美出口总额16%。实际案例中也存在灰色地带。例如2022年一宗美方查验案,尽管脚踏车整体零件多数来自中国,但因其车架由越南制造,美国海关仍认定为“越南制造”。原产地认定有时只需单一关键零件即可左右产品身份。

此外,越南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越南官方强调绝大多数出口品符合国际原产地规范,对中国原料进行足够加工后,具备标示“越南制造”的正当性。然而,越南也不太可能大幅修正原产地规则,以免引发北京不满。

专家对美方做法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根本是“逼一个小国吞下去”。对于欧盟、日本这种大国,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目前川普政府推动的多为“框架协议”,内容简略、缺乏明确执行细则。包括与越南的协议在内,防洗产地、关税分类等关键细节,都将留待未来几个月协商,对于整体贸易效果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所述美越贸易协议的复杂性,你需要了解以下背景知识:

  • “洗产地”现象: 是指企业通过将产品在多个国家加工和组装,以逃避对方国家的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例如,中国制造的产品经越南转口至美国,就可能被视为“越南制造”,从而规避美国的中国产品进口关税。
  • 美中贸易战: 2018年至今,美国与中国之间持续进行贸易争端,双方对彼此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链受阻。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向其出口的商品来改善贸易逆差。
  • 越南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近年来,越南成为世界第二大服装生产国,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关系紧密。

进一步探讨:

  • 美越协议能否真正有效打击“洗产地”?

虽然美方声称新协议能限制中国通过越南转运商品规避关税,但专家指出,“转运”定义模糊、执法难度大,协议成效尚待观察。未来几个月将取决于双方如何协商具体的执行细则和标准。

  • 美越协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新协议可能导致部分美资企业在越南的投资成本增加,也可能引发越南对美商品出口的限制,进而影响两国的贸易往来。此外,专家指出,该协议难以复制到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身上,因此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

  • 美越协议对越南的影响?

    新协议可能迫使越南调整其对外贸易政策,减少对中国依赖,并更加倾向于与美国合作。然而,越南也需要平衡自身利益和与中国关系,避免被卷入美中博弈之中。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