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贸易战扩展至香港
美将对华贸易战纳入香港 港府斥无视世贸 出口增长受挫
美国首次把对华贸易战措施扩展至香港,引发港府强烈不满。美方宣布对部分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并撤销小额包裹关税优惠政策,此举明确将香港纳入贸易战范围。港府指责美方无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把香港视为独立关税区的规定,正在研究是否通过世贸组织跟进此事,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
中华厂商会认为,美国此举损害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转口港的地位,业界须严阵以待。香港总商会则以审慎态度看待事件。港府发言人晚间发稿批评美方的做法,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今早也在电台进一步阐释。他承认美国加征关税会影响香港的出口环境和贸易,但由于企业早在上一轮贸易战后作出应对,预计这次加征关税对总体影响不会很大。
据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出口往美国的货物总值约为61亿港元,占香港总出口量约0.1%。但问题焦点在于美国无视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的身份,这一行为非常无理。此外,美国有不跟从世贸裁决的前科,被问到港府除了研究是否透过世贸组织跟进以外,会否采取诸如关税之类的报复措施,丘应桦的答案可产生歧义,他先重申香港是自由贸易地区,不设关税,但接着说:“这(指设关税)是另一个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曾于2020年要求香港把入境货品标签上的“香港制造”,改为“中国制造”,经港府申诉后,世贸裁定美国违规,但美国拒绝跟从。
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范婉儿指出,香港出口至美国的,以中国内地为来源地的产品占香港整体出口约3%,预计加征10%关税涉及的税款约为150亿港元。她认为,香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低,相信限制性贸易措施对香港带来的影响轻微,但因应新措施,贸发局将今年香港出口增长预测由4%下调至3.5%。但她维持整体出口展望乐观的预测。
尽管官员声称美方做法对香港影响不大,但以制造业成员为主的厂商会则有不同看法。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行政总裁徐耀霖认为,新措施对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转口港地位均有损害。他指出,由中国内地经香港转口至美国的货品以及香港制造出口至美国的货品全部都受影响,该会很多会员均以美国为第二大出口地。现时对所有货品加征10%关税,将波及轻工业如制衣、珠宝、钟表及机械等行业。对于分散出口市场,徐耀霖直指并非易事,因为东南亚市场的订单是“量少单细”。他还表示,厂商亦希望采购来源减少对中国依赖,但内地仍然是香港的最大供应地,估计分散采购来源和市场步伐较慢的港商会最受加税影响。
面对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冲击,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郭志华透露,商经局已与该会商讨应对方法,年中将率团带领中小企寻找其他买家和厂房,目标地点除“一带一路”外,还有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等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