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CE拟购虹膜识别系统惹争议

美國移民局擬採購虹膜掃描系統,引发隐私担忧

據公開的采购文件顯示,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 (ICE) 計劃購買虹膜扫描生物识别系统。該系統能夠在數秒內從幾乎任何地方准确识别个体身份,用于身份验证,並支持驱逐及移除非法移民的行动。

ICE 计划从马萨诸塞州科技公司 BI2,Technologies 購入该系統。这些设备将帮助 ICE 相关部门核实被拘留者以及执法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员身份。 该舉措被視為川普政府强化驱逐非法移民政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联邦机构对先进生物识别技术的依赖。

这款虹膜扫描技术由 BI2,Technologies 公司开发,其主要产品包括“移动罪犯识别系统(MORIS)”和“囚犯识别与认证系统(IRIS)”。该技术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核实身分,并将其与多个管辖区的刑事司法纪录进行比对。根据 BI2 的数据,该技术一旦扫描个体的虹膜数据,就会将其与超过 265 个独特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并连接至各类中心数据库,例如性犯罪者名单、儿童保护计划以及老年人安全网等,帮助执法部门确认被扫描个体的身份。 BI2,Technologies 网站上的数据指出,该系统可被美国各地的执法机构使用,并且成功建立全国唯一的安全、加密、实时的犯罪数据共享网络。

该网络基于虹膜识别技术,能让执法机构从几乎任何地方在几秒钟内准确识别出个体身份。 这也是 ICE 与 BI2,Technologies 之间的首个联邦合同。此前,ICE 已经使用过其他生物识别工具,如“移动强化”人脸识别应用程序和 EDDIE 系统,允许执法人员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在现场抓取和处理指纹。

尽管这项技术被称为快速且准确,但也引发公民隐私与合法性的争议。许多隐私权倡导者和民权团体对 ICE 使用此技术来进行移民执法表示担忧,并质疑这种生物识别技术是否会被滥用,特别是在大规模移民驱逐行动中。 ICE 尚未公开新移动虹膜扫描工具的具体部署时间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虹膜扫描技术的原理: 虹膜识别技术通过扫描个体虹膜的独特纹理图案来确认身份。与指纹识别不同,虹膜更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且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和安全性。
  • 美国移民局 (ICE) 的职责: ICE 主要负责执行联邦移民法,包括逮捕、拘留和驱逐非法移民,并维护边境安全。
  • “生物识别技术”的争议性: 生物识别技术在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隐私权、数据安全和滥用风险等伦理争议。

虹膜扫描技术的潜在影响

美国移民局计划使用虹膜扫描系统进行移民执法,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积极影响:

  • 提高身份识别效率: 虹膜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个体身份,可以帮助 ICE 更有效地执行移民政策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
  • 加强边境安全: 在边境检查站使用虹膜扫描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假冒身份和非法入境。
  • 简化执法流程: 虹膜扫描技术可以缩短被拘留者身份核实的时间,提高执法效率。

负面影响:

  • 隐私权担忧: 虹膜数据是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 歧视性应用: 鉴于生物识别技术存在误差率,虹膜扫描系统可能会对特定种族或群体产生歧视性影响。
  • 执法过度权力的增强: 政府使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民执法,可能会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侵蚀公民自由。

民间呼吁与 ICE 的回应

面对公众的担忧,ICE 尚未公布具体部署时间表和细节。但他们表示,该系统将遵循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并仅用于合法目的。然而,许多民权团体和隐私倡导者仍然对 ICE 使用虹膜扫描技术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潜在滥用风险表达担忧。

他们呼吁政府进行更充分的公众咨询,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保障公民权利和隐私免受侵犯。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