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协议达成可能性渺茫
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8月1日达协议可能性渺茫
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谈判目前陷入了僵局,尽管川普总统曾暗示很快将达成协议,但双方似乎不太可能在8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敲定最终协议。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印双方协商状况“完全是一团糟”。
此次谈判主要围绕着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议题展开。川普政府今年4月宣布要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6%的报复性关税,理由是印度对美国商品课征高关税,并设立多项非关税贸易壁垒。
尽管印度官员表示谈判进展顺利,专注于扩大市场互通、降低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深化供应链整合,但近期情况却出现转变。印度首席谈判官亚格拉沃赴美进行第五轮协商后,没有发布任何联合声明,未来数周内预计也不会举行任何谈判磋商。
分析人士指出,美印谈判在最后阶段总是最为艰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准入成为双方难以达成一致的关键问题。印度坚决反对美国提出的扩大市场准入要求,主要担忧会冲击国内农民生计,而农民是莫迪政府的重要政治支持力量。此外,基于宗教文化考量,印度对乳制品进口设置严格门槛,要求进口牛奶必须获得认证,确保来源牛只未食用含动物成分的饲料。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美印政策研究主任罗素认为,尽管印度贸易部长态度乐观,早期谈判进展迅速,但在最后收尾阶段总是最艰难,“(美国与印度)在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指出,最理想的协议是开放美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锁定印度农民较不优先考虑的农产品争取有限的实质性市场开放。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美印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印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农民利益和宗教文化的保护问题。美国则希望通过贸易协定扩大出口市场,并降低对印度商品的关税壁垒。两国之间存在既有合作共赢的机会,也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点。
影响谈判的其他因素:
- 地缘政治局势: 美印关系在中美竞争背景下变得更加复杂。美国希望将印度作为对抗中国的力量,而印度则试图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 国内政治因素: 莫迪政府需要平衡农民利益和对贸易自由化的需求,因此在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会谨慎行事。
- 技术贸易壁垒: 印度对于科技领域的投资和监管政策也给美国企业带来挑战。
可能的谈判结果:
- 协议达成: 双方可能会最终达成一份有限的贸易协定,例如降低部分商品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特定领域等。但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双方做出妥协。
- 谈判破裂: 如果美印两国无法克服关键矛盾,谈判可能会破裂。这将损害双方经济利益,并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未来展望: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美印之间的贸易关系都会继续受到密切关注。双方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