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局势严峻
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特朗普“两周谈判期限”成谜,局势走向堪忧
路透社电 周六晚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美军战机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发动袭击,称这次行动“非常成功”。此举令人惊愕,因为仅仅两天前,特朗普向伊朗方面下达的最后通牒才将期限定在两周后。
该决定引发了诸多疑问:所谓的“两周谈判期限”是否只是个幌子?是为让伊朗在这个周末放松警惕?还是特朗普所任命的和平使者史蒂夫·威特科夫主导的幕后谈判破裂了?目前外界还知之甚少。
尽管特朗普在宣布打击的社群贴文中补充说:“现在是追求和平的时刻。”但此番言论显得过于乐观。伊朗已多次警告,若美国与以色列联手攻击其主权领土,将会进行报复。以色列已对伊朗的军事能力造成重大打击,但伊朗最高领袖手中仍握有强大的武器。局势可能迅速恶化,进入“静待回应”的阶段。
外界关注的是伊朗如何回应对其三处设施的攻击,尤其是被视为核计划“皇冠上宝石”的福尔多。特朗普似乎希望这次美国的空袭能迫使伊朗在谈判桌上做出更多让步,但一个在遭受以色列攻击时都不愿谈判的国家,是否会在美国炸弹落下后更愿意谈判,这点令人怀疑。
特朗普暗示这次美国的攻击是一场单一且成功的行动,但要判断美国是否真正摧毁了伊朗那些高度加固的核研究设施,仍需时间。如果没有达成目标,那么再次发动攻击的压力将会升高——否则总统将面临“冒了巨大政治风险却换来极小军事成果”的局面。这项风险不仅包括国内政治问题,也涉及国际安全层面。
美国攻击伊朗的可能性早已引发了来自民主党以及特朗普“美国优先”阵营内部的强烈批评。如果这次攻击只是一次性行动,特朗普或许还能平息其基本盘内部的分歧。但若这场行动将美国卷入更大规模的冲突,那么这位自诩为“和平缔造者”的总统,可能会面临来自自己阵营的反弹。对于一位在第一任期内自豪地宣称“未开启任何新战争”,并在去年竞选期间经常抨击前任总统将美国卷入海外冲突的总统而言,周六的攻击行动无疑是一个强硬的举措。特朗普已经出手。接下来的发展,却不再完全掌握在他手中。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美伊关系历史: 美国和伊朗之间长期存在着紧张局势。从1979年的伊朗革命以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经历过多次冲突和外交僵局。特别是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 伊朗核问题: 2015年,伊朗与世界六大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签署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以限制伊朗核项目的发展。然而,特朗普在2018年退出协议并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导致该协议濒临崩溃。
- 福尔多核设施: 作为伊朗最重要的核研究设施之一,福尔多被视为“皇冠上宝石”。 美方指控伊朗在此处进行核武器研发的活动,而伊朗则声称其核计划纯粹用于民用目的。
进一步探讨:
-
特朗普的动机: 特朗普发动袭击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前展现强硬立场,以赢得共和党支持者的青睐。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迫使伊朗在谈判桌上做出更多让步,最终达成一项新的核协议。
-
国际社会的反应: 美国对伊朗的袭击引发了全球各国的强烈谴责和担忧。许多国家呼吁美国停止军事行动,并重返《JCPOA》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联合国安理会也将于近期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
-
伊朗的回应: 在遭受攻击后,伊朗可能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报复措施,例如对美军舰队发动袭击、限制海运通道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航道。此外,伊朗也可能加大其核项目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增加美国的安全压力。
-
未来走向: 随着局势持续紧张,国际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和挑战。如果双方无法控制矛盾,可能会陷入一场全面战争,对整个世界造成灾难性后果。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