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设施空袭 伊朗称未遭致命打击
美伊核设施空袭引爆紧张局势,伊朗声称“未遭致命打击”
近期,美国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发动空袭行动,引发国际关注。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此次行动“非常成功”,并强调位于深地下的福尔多设施“已不存在”,但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和卫星影像却显示,伊朗的核基础设施虽受损,但整体系统依旧存续,并未被彻底摧毁。
伊朗国营电视台副政治总监阿贝迪尼表示,伊朗早在“一段时间前”就将三个设施中的敏感设备与物资转移,因此即使遭袭也未造成决定性打击。他指出,“即便川普说的是事实,伊朗仍未遭致命打击,因为敏感物资早已被撤离。”
分析人士指出,纳坦兹的原型燃料浓缩厂及其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主变电站与应急设备已遭摧毁。电力中断可能波及位于地下的离心机设施,进一步削弱铀浓缩的运作。然而,IAEA表示,纳坦兹的主要地下浓缩大厅仅有部分损坏,尚未完全瘫痪,也未侦测到外部辐射外泄。
至于福尔多设施,尽管美方声称其“已不存在”,但IAEA和卫星分析显示,福尔多因位于深地下,现阶段难以判断其实际受损程度,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其已完全被毁。伊斯法罕则有4座建筑受到破坏,分别是中央化学实验室、铀转换厂、德黑兰反应炉燃料制造厂,以及尚未启用的浓缩铀金属处理厂。不过,这些地点外部也未有辐射泄漏迹象。
IAEA对各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污染皆局限于建筑物内部,主要风险来自六氟化铀与其他氟化物。只要持续进行封闭处理,将不会对外界构成立即危害。
另一方面,美方内部正严阵以待。据一名独立记者透露,美国军方已开始向驻中东部队简报,警告伊朗及其支持的恐怖组织“极可能”对中东美军基地发动报复行动。简报中也提及,未来数日内,美国本土与海外人员皆面临更高风险,恐成为攻击目标。
此次空袭事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美伊之间的紧张局势,国际社会将密切关注后续发展和各方反应。##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美伊历史冲突: 美国的军事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延续着长期的美伊对抗历史。从1979年伊朗宗教革命以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一直紧张,经历多次外交危机和军事摩擦。
- 伊朗核计划: 伊朗的核计划长期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担心伊朗利用核技术制造武器,而伊朗则声称其核计划纯粹用于和平目的,例如发电和医疗研究。
- 国际原子能总署 (IAEA): IAEA是联合国核安全保障机构,负责监督各国核活动的开展并确保这些活动符合国际条约。
了解以上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此次空袭事件背后的复杂局势。
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美国空袭是否会促使伊朗放弃其核计划?
- 其他国家如何看待这次行动?将会对国际安全格局造成什么影响?
- 如何避免美伊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最终走向全面战争?
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刻,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后续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