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稀土谈判僵局:军用出口成焦点

美中稀土谈判僵局:军用出口、芯片禁令成阻碍

美中贸易谈判在伦敦落下帷幕,双方虽就非军事用途稀土出口达成部分共识,但围绕军用稀土交换和人工智能芯片管制问题始终未取得一致意见,未来协议的达成陷入不确定性。路透社独家披露,中国尚未承诺批准用于军火行业的稀土,如钐等金属出口,并有意将稀土出口与美方对中国AI芯片出口禁令挂钩,这使得谈判前景蒙上阴影。

尽管中方在会谈后表示将加速审查非军事用途稀土出口申请,并设立“绿色通道”处理符合条件的企业,部分稀土出口许可已获批准。然而,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依然拒绝放松对美国军工产业所需特种稀土磁铁的管制,并将此议题与美方人工智能芯片禁令相互关联,双方在出口管制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

据悉,中国垄断了全球钐金属供应,这种稀土几乎全部用于军事领域,主要用户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每架F-35战斗机约使用23公斤钐钴磁体。 报道指出,美方官员暗示可能将对华关税延期90天,显示在期限前达成全面协议的可能性极低。美国财长贝森特强调,不会以放宽芯片出口限制交换中国稀土资源。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利用稀土控制权作为谈判筹码,川普政府逐渐意识到无法再从中国手中换取满足单边利益的协议。围绕稀土的地缘政治角力已蔓延至全球供应链。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因中国加强出口限制后,紧急与西方供应商谈判,试图锁定替代来源。

美国也面临着供应危机。福特汽车5月因磁铁短缺被迫暂停芝加哥一座SUV工厂的生产,业界预测若情况恶化,部分欧洲汽车生产线恐于7月中旬停产。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稀土元素的重要性:

稀土元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金属元素,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汽车、医疗设备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其中,某些稀土元素,如钕和镝,是制造永磁体的重要原料,而钐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军用磁体。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美国与中国之间长期存在着复杂的贸易关系,双方相互依赖,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与摩擦。近年来,随着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技术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

稀土战的全球影响:

此次美中稀土谈判僵局,已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一场博弈,其影响力正在蔓延至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

  • 供应链风险: 中国长期占据着全球稀土资源的生产和出口主导地位,一旦出现供应中断或管制措施加剧,将严重冲击全球各个行业的生产链条。
  • 地缘政治紧张: 稀土资源成为新的“石油”,其控制权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可能引发区域甚至全球的紧张局势。

全球企业应对策略: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稀土供应链风险,全球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 多样化供应商: 减少对单个国家的依赖,寻找替代来源稀土元素,例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寻找替代稀土的材料和技术,例如开发永磁体的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
  • 储备战略: 增加稀土资源储备,降低对外部供给的依赖度。

未来展望:

中美之间的稀土博弈是长期复杂的议题,双方将继续寻求平衡双方的利益。

  • 中方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稀土资源的控制力度,并将其作为外交和经济谈判的筹码。
  • 美方将继续推动多元化供应链建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同时,美方也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探索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