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伤医:邵医生坠楼引爆治理新挑战
网暴伤医:邵医生坠楼引爆网络医闹治理新挑战
近日,一位名为邵医生的护士因不堪网暴而选择跳楼身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这起悲剧再次警示我们,网络医闹已成为现实存在的威胁,亟需加强防范和治理。
据了解,邵医生丈夫透露,涉事三起医疗纠纷中,有一起司法鉴定已排除医疗责任。然而,部分家属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篡改事实的内容,形成“复仇者联盟”式网暴集群,客观上扩大了侵权影响。中央网信办近期专项行动已明确要求平台禁止推送煽动网络戾气的内容,涉事平台或因此面临行政处罚及民事连带赔偿责任。
法学博士夏秀渊指出,部分家属发布篡改事实、诽谤邵医生的言论已超出正当维权边界,涉嫌诽谤罪。若查明其组织、指使他人参与网暴,还可能被认定为主犯并加重处罚。即便存在医疗纠纷争议,家属也需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公开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害。
这场悲剧暴露了网络医闹的严峻问题。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医院安检不断加强等,公安、卫健委对线下医闹已有相对成熟的处置办法。但对于线上医闹,医院等部门还没有成体系的认定标准和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3个家庭的“维权”,为何没有及时定性为医闹?在长达7个多月的网暴中,医院是否为邵医生提供专业证明和法律咨询?邵医生两次报案,当地警方为何未能有效化解矛盾?这些问题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北京晚报评论称,网络已经成为医闹的新场所、网暴已经成为伤医的新变种。线上医闹的杀伤力,完全不在线下医闹之下。谣言一旦传开就难以消除,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的指责会引来更多跟风的人。
防范类似悲剧再次上演,需要尽快查清真相,让网暴者付出代价,也需要建立更完备的防范和应急体系,不能让网络医闹肆意“逞凶”。正如悼念邵医生的一名网友所说: “她曾用双手托起我的孩子,如今我们要用法律和良知托起她的尊严。”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网络医闹的现状: 近年来,网络医闹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对医疗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也扰乱了社会秩序。 许多案例都反映出家属为了报复或利益诉求,通过发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等方式攻击医生,甚至组织网暴事件。
- 法律针对网络医闹的规定: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医闹尚未有明确定义和处罚措施。但根据现行法律,例如《刑法》、《民法》、《电子商务法》等,部分网络医闹行为可能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传播谣言等罪行,可追究法律责任。
-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 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纠纷调解和解决机制,包括医院内部申诉、政府部门 mediation, 以及司法途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并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冲突升级。
针对网络医闹事件,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
- 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义网络医闹行为,提高对网络医闹的刑事和民事责任追究力度,震慑违法犯罪者。
- 加强平台监管: 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及时删除含有虚假信息、煽动仇恨等有害内容,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网络医闹行为。
- 提升公众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医闹危害的认识,倡导理性维权,反对网络暴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 完善医院应对机制: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网络攻击。
邵医生事件让我们深刻反思:
我们不能容忍网络暴力肆虐,更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 我们需要携手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空间。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