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内卷”困境:创新驱动发展
“内卷”困境:企业创新之刃与政府治理
近年来,“内卷式”竞争已成为困扰个人、企业乃至产业的难题。从光伏行业到各行各业,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多次中央级会议指出要防止、综合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于近期修订通过,旨在解决这一顽疾。
供给过剩还是需求不足?
光伏行业堪称“内卷”的缩影。尽管在专利数量、产业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全球领先,但因产能过剩和价格战而陷入亏损困境。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坦言,“你‘卷’得越快,实际上利润空间压缩得越严重,甚至进入亏损的速度也越快。”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姚洋认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不会出现“内卷”问题,而是由于消费减少和资本市场运转不佳导致的供需失衡。企业缺乏未来预期,不敢消费,只能打价格战,资金流向成熟行业形成向下循环。
资源错配与创新不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指出,部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长期打“价格战”,最终会遭淘汰。然而,目前,应出清的部分没有出清,企业创新也未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意味着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他认为,可能存在不当补贴和竞争现象,企业创新得不到足够保护。
破“内卷”需要多管齐下
高纪凡表示,“‘内卷’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毛病,需要政企同发力”。
从企业角度出发,出海和创新是两条好策略。传音控股董事长竺兆江分享了其在非洲市场的成功经验:“在有时间红利的时候进去,但一定要做出差异化价值,构建壁垒才是王道。” 他强调,只有找到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做不到的点,并建立可持续的优势,才能避免“内卷”困扰。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鼓励多元化和多方向的竞争。同时,也要改进教育制度,减轻社会压力,为创新创造更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内卷”问题是多方面的系统性难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内卷式”竞争的定义: 它指的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各方为了获取有限资源而进行过度竞争,最终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甚至互相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 光伏行业的现状: 光伏产业虽然技术领先,但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导致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成为“内卷”现象的典型案例。
“内卷”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除了供需失衡和资源错配,还有更多深层次原因导致“内卷”问题。
- 市场结构: 某些行业存在寡头垄断或近乎垄断的情况,导致竞争者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展开激烈的“价格战”。
- 政府政策: 过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投向成熟行业,加剧竞争压力;而监管力度不足也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现象频发。
- 社会文化因素: 追求快速增长和高收入的社会环境,以及升学就业压力等,可能导致个人和企业陷入“内卷”式的焦虑状态。
如何破“内卷”?
解决“内卷”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从企业角度来看:
- 创新驱动发展: 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价格战的泥潭。
- 多元化发展: 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 注重品牌建设: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可持续的市场地位。
从政府角度来看:
-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加强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的监管,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 优化产业政策: 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
- 促进教育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从社会角度来看:
- 倡导理性消费: 抵制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鼓励理性、文明的消费方式。
- 营造创新氛围: 尊重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内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