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严打偷拍行为 无限期封禁账号
短视频平台无限期封禁偷拍女性账号 律师详解法律界定和防控措施
近日,一则关于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超120条偷拍女性视频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该账号内容多拍摄于公共场所,聚焦女性身体部位并配以暗示性文案,部分视频点赞量上千,疑似通过建立付费“福利群”进行流量变现。事发后,短视频平台官方于9月7日下午发布公告,认定该账号违反相关规定,已对其采取无限期封禁措施。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偷拍行为不仅侵犯个人隐私,还涉及多重法律责任。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吉林良佐律师事务所主任尤金堂律师对此事进行了专业解读。
建立收费群聊发布偷拍视频的行为涉嫌违反哪些法律?
尤金堂律师指出,此类行为涉及刑事、民事及行政三个维度:
- 刑事责任: 可能构成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 民事责任: 偷拍行为直接侵犯他人私人生活的安宁,即使拍摄于公共场所,聚焦女性敏感部位也构成侵犯隐私权。此外,账号发布偷拍视频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需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责任。
- 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偷拍并传播女性隐私视频的行为可能被处以拘留或罚款。
“合理拍摄”与“恶意偷拍”的界限如何划分?
尤金堂律师表示,“合理拍摄”与“恶意偷拍”的核心区别在于场所性质、拍摄目的、拍摄手段是否侵犯他人权益等:
- 拍摄目的是否合法: 用于新闻报道、公共安全监控、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目的,符合民法典“合理使用”规定的拍摄属于合理拍摄。
- 拍摄内容是否用于非法用途: 未经他人同意拍摄他人私密空间、私密部位,或用于牟利或侮辱他人皆为非法用途。
- 拍摄方式: 使用公开可见的设备进行拍摄,且未采取隐蔽手段,通常属于合理行为。
在公共场所拍摄者需尽到以下义务:不得未经同意拍摄他人的私密部位、私密活动;不得非法获取或传播公民个人信息;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及时停止并删除侵犯他人隐私的拍摄内容。
平台如何防止偷拍视频传播?
尤金堂律师建议平台应建立多重机制:
- 事前审核: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关键词过滤对上传内容进行初筛;对疑似违规内容需人工校验后再发布。
- 事中监控: 建立“智能巡查+人工值班”机制,对高风险账号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违规内容。
- 事后处置: 设置“一键投诉”通道,收到用户投诉后快速响应;对已传播的违规内容,需追溯删除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 用户约束: 在《用户协议》中明确禁止“偷拍、传播隐私内容”,并通过“实名认证+信用分”机制约束用户行为。
此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网络安全不容忽视,各方应加强合力,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偷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深远影响:
除了法律层面上的责任,偷拍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往往更为深层和持久。受害者可能面临以下困境:
- 心理创伤: 隐私被侵犯会导致羞辱、恐惧、自卑、焦虑等情绪困扰,严重者可能出现PTSD等心理疾病。
- 社会孤立: 因偷拍事件而遭受舆论攻击或社交网络上的抹黑,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感到孤立无援,难以融入正常社交生活。
- 声誉损害: 即使偷拍视频并未公开传播,一旦泄露,也会对受害者的个人形象和职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如何保护自身隐私?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保护自身隐私:
- 谨慎发布信息: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个人信息时,要注意选择公开范围,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 增强防范意识: 在公共场所拍摄视频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被偷拍;定期检查手机设置,确保隐私设置处于安全状态。
- 学习法律知识: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更好地应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