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湿气,护童健康

南方雨季北方假期过后,警惕孩子体内湿气!

近日,随着南方气温回升、阴雨绵绵,以及北方大部分孩子在假期期间饮食不规律,脾胃容易受损,家长们需格外关注孩子的“湿邪”问题。

中医认为,“湿邪”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因,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等外部因素引起,而内湿则是人体内部异常产生的病理产物。湿邪的特点是沉重、秽浊、黏滞,容易影响气机运行、损伤阳气,还会损害脾脏功能。

专家指出,孩子体内湿气不易察觉且难以祛除,主要原因在于:

  • 体内存积时间长: 孩子体内湿气并非一日形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家长们往往无法及时发现。
  • 湿邪质地黏腻: 湿气的特性使其难以被有效排除。
  • 脾胃功能不足: 小儿脾常不足,容易产生内湿,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体内湿气过重?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观察点来识别孩子体内湿气问题:

  • 早晨起床困难: 孩子每天早晨很难叫醒,即使叫起来也精神欠佳。
  • 大便粘滞: 清晨排便时间过长,甚至有粘在马桶上的现象。
  • 食欲不振: 孩子总是没有胃口,消化吸收状态差。
  • 眼袋明显:

小小年纪就出现眼袋。

  • 舌苔湿厚: 孩子舌面总是湿润或者白腻苔严重。

针对孩子体内湿气过重问题,专家推荐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调理:

  • 饮食调理: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茯苓、莲子、山药等。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以下食谱:

    • 白扁豆莲子排骨汤
    • 陈皮瘦肉粥
  • 艾灸治疗: 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疏通经络,散寒祛湿。推荐使用关元穴和足三里穴位艾灸51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5天。

  • 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带走体内多余水分。建议选择在相对干爽、温度适宜的时间段进行运动。

  • 泡脚: 在洗脚水中加入花椒、生姜等可以温热驱寒祛湿。

最后,专家提醒家长,警惕孩子体内湿气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调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尽快咨询医生寻求专业治疗。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