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使用科技 助人成长而非毁脑

科技毁脑?专家:不必恐慌,理性使用才是关键

近年来,“屏幕时间”不断增加引发了公众对于科技对大脑影响的担忧。许多书籍和文章频频警示,人类在无休止地滑动屏幕时,正在无意识地接受一场“额叶切除术”,甚至IQ下降、记忆力削弱等风险。然而,众多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却认为这些担忧缺乏科学依据,更像是一种无依据的道德恐慌。

牛津大学人类行为与技术教授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指出,许多低质量研究迎合了人们对科技的恐惧,被媒体大肆炒作。他强调,真正的严谨研究并未发现科技使用会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当你用最严格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公开数据和代码,就会发现,很多人预期的负面影响根本不存在。”

普日比尔斯基团队的研究甚至发现,屏幕使用时间对大脑“功能连接性”几乎没有影响。此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认知发展专家弗朗克·拉穆斯也表示,关于IQ下降的说法目前仍无定论,因为人类大脑能力本身是有生理极限的。他指出,“当我们谈论‘屏幕使用’时,我们究竟在指什么?其实,屏幕只是一种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内容。”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主任加里·斯莫尔也表示:“科技的作用更多是‘放大’一些问题,而非根源。科技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方式。”他建议培养更健康的使用习惯,例如:在阅读时远离手机,避免多任务干扰;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盯屏导致精神疲劳;选择优质的信息来源,而非无意义的内容;在需要深入交流时,尽量面对面沟通或打电话。

总而言之,科技带来的影响取决于我们的使用方式。与其担忧“脑腐”,不如主动掌控自己的数字生活,理性使用科技,让它成为我们进步的工具,而不是阻碍我们发展的大脑枷锁。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