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言论:中国借战争削弱俄
专家:王毅称希望俄罗斯不输乌克兰战役是“混淆视听” 中国真正的目标是削弱俄罗斯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月初会见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时表示无法接受俄罗斯输掉对乌克兰战争。然而,美国学者莫蒂尔在文章中指出,王毅的说辞并非真心实意,中国真正想要的不是俄罗斯战胜,而是继续耗血在战场上,不断削弱俄罗斯实力。
莫蒂尔指出,作为职业外交官,王毅习惯于使用含糊不清的言辞,通过混淆视听来让对手难以揣测真实想法。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宣传机构的极权国家,倾向于操纵舆论,而非说实话。尽管王毅表面上担心的对象是美国,但事实上真正担忧的是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莫蒂尔认为,中国希望美国不介入乌克兰战争,因为任何转移注意力的行为都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然而,与邻国的关系远不如与大国之间的关系重要。相较之下,俄罗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更为迫切的威胁。
他分析了三种可能的结果:
- 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 如果俄罗斯取得胜利,它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傲慢,甚至采取行动挑战北约国家或吞并哈萨克北部。这将给中国带来风险,使其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关系。
- 俄罗斯在乌克兰失利: 如果俄罗斯战败,极有可能引发内乱、分裂甚至政变,将导致欧亚大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虽然这可能会让中国有机会吞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土地,但带来的安全威胁将大大超过其收益。
- 一场血腥但无法击败俄罗斯的战争: 莫蒂尔认为,这是中国最希望看到的结局。一个虚弱、被谴责但却仍然臣服于中国的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利益。
莫蒂尔指出,王毅可能正在试图向西方传递一个信息:中国想要的结果就是西方应该想要的。 美国应该积极追求中国想要的: 一个弱小的俄罗斯。 这将有助于稳定局势,并降低对自身安全的威胁。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的复杂性: 莫蒂尔文章揭示了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并非简单地站在一边支持。实际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复杂且多变,受利益、战略考量以及地区局势的影响。 尽管二国在政治上有所合作,但经济依赖度并不高,并且存在诸多分歧,例如对中亚的势力范围争夺等等。
中国的“不结盟”外交策略: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其“不结盟”的外交地位,避免卷入任何大国之间的冲突。 在乌克兰战争中,中国采取了谨慎的姿态,既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也没有积极支持其行动。这表明,中国更倾向于保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择站在某一方。
“削弱俄罗斯”目标背后的动机: 莫蒂尔认为中国的目的是通过消耗俄罗斯实力来削弱其对中国的潜在威胁。但这仅仅是其中一种解释,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中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被压制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地位。
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 莫蒂尔文章强调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态度的复杂性。一方面,西方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扩张,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上的合作。
总结: 莫蒂尔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的新视角,但仍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中国的战略目标复杂且多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始终将被利益、安全以及自身国家发展的需求所驱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