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多放辣椒”候选“吉林好人”遭质疑

“炒菜多放辣椒”引质疑 吉林白城“吉林好人”候选人公示遭删除

日前,吉林省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了关于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一名候选人齐某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被网民质疑其过于平淡。

据公示内容,齐某出生于2002年,任职于镇赉县五棵树镇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专干。她的“孝道”主要体现在:全程照料患糖尿病住院的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天安门;工作中耐心帮老人用手机办业务、教操作,入户帮做家务;生活里,记挂父母喜好,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

此类事迹引发网民热议,许多人认为“炒菜多放辣椒”等行为过于琐碎,不符合“吉林好人”评选的标准。

11日下午,记者注意到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微信公众号上的候选人公示已删除。对此,白城工作人员表示,“这位候选人是五棵树镇作为基层推荐单位,依照推荐程序,逐级向上推荐的。我们也进行了实地复核,包括在当地也做了公示,才形成的推荐材料。这只是作为候选人推荐,省里还要层层把关,并不是评上‘吉林好人’了。” 他们强调目前未接到正式反映,也没有取消齐某的候选资格。

据了解,“吉林好人”评选活动自2014年开展至今,旨在表彰全省各行各业、包括外来人员和驻地官兵的优秀个人,评选标准主要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吉林好人”评选标准的讨论,一些人认为评选标准应更加具体和明确,避免出现过于模糊或低俗的事迹被提名的情况。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吉林好人”评选标准的五类: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这五个类别相对宽泛,具体的行为举止需要进一步细化。
  • 公众对“吉林好人”评选的期望值: 许多人希望“吉林好人”能代表着社会积极向上的力量,做出的贡献要有更大的意义和影响力,而不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行为。

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吉林好人”评选标准的讨论,也让公众更加关注如何界定“优秀”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 评选标准的具体化: 五类标准过于宽泛,容易造成模糊和主观性。 可以参考其他省份或国家的类似评选标准,将其细化成更具体的行为举止类别,避免“炒菜多放辣椒”这样的案例出现。
  • 事迹的影响力: “吉林好人”应该表彰那些对社会、他人、或者自身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善举是否足够评选?需要更加注重事迹的范围和影响力。
  • 公众参与度: 评选标准的制定可以多听取公众意见,进行公开讨论,确保评选结果更能代表公众的认可和期望。

最终, "吉林好人" 的评选目标是激励人们做善事、积极向上,树立榜样。 如何界定“优秀”的行为,需要不断完善评选标准,让评选结果更加公正、合理、具有影响力。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