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籍囚揭露中国监狱5年苦难
澳洲公民揭露中国监狱5年苦难:体罚、酷刑、剥夺
近日,澳洲公民拉达利(Matthew Radalj)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向世界披露他在北京第二监狱长达五年的惨痛经历。他指控狱中遭受严重体罚、强迫劳动、食物剥夺和精神酷刑。拉达利的证词得到了同期囚犯的证实。
拉达利回忆,2020年初被捕后,他连续两天被打,48小时没有吃饭、睡觉或喝水,被迫签署一批文件。他声称因修手机的价钱争执遭诬告抢劫,为了减刑,被迫签署不实的供词,最终被判四年徒刑。入狱初期,他经历了“过渡阶段”的严酷对待,数月禁止洗澡,厕所秽物自楼上滴落。后转入“正常”监狱,与多人同住一间囚室,灯火通明。
拉达利表示,中国监狱以非洲和巴基斯坦囚犯为主,多因贩毒被捕。狱方采用“良好行为计分系统”来操纵囚犯,声称集满4200分可以减刑,但狱警常在达标前借故扣分,实为精神折磨。不理会计分者则遭受削减家人通话时间等惩罚,最常见的是削减食物供应。多名前囚犯指膳食仅为“脏水煮高丽菜”配馒头,多数人营养不良。
由于拒绝在监狱工厂劳动,拉达利曾14个月无法购买额外口粮。种植的蔬菜也从未允许食用,私藏者将遭受长期禁闭。因狱中冲突,拉达利曾被单独监禁194天,食物减少一半,无人交流。他回忆:“你会开始发疯…4个月后,就开始自言自语。”期间,他在朝鲜狱友协助下,撕开防疫口罩,秘密写下狱中点滴。获释前,他趁机将笔记塞入旧夹克破洞内衬,成功带出。飞机起飞后确认笔记仍在,他才松了一口气。
拉达利表示对经历仍感愤怒,但自由让他对生命有更深体悟。他花费数月联系狱友家人,并游说各国使馆关注在囚者处境,他强调:“我对那些留在狱中的人,负有重大责任。”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 中国政府一直声称其监狱体系符合国际标准,但独立观察机构和人权组织长期以来对中国监狱内的人权状况表达担忧,指控存在酷刑、体罚、强制劳动等问题。
-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 近年来,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关系紧张,尤其在涉及台湾、南海等敏感议题上摩擦不断。拉达利的事件可能进一步加剧两国之间的矛盾。
- “良好行为计分系统”: 这种评分制度在中国监狱中广泛应用,但其操作缺乏透明度,常常被指责为控制囚犯的一种工具。
拉达利的故事引发了怎样的国际关注?
拉达利的讲述立即在西方社会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批评中国政府对其公民和外国人采取的严酷对待,呼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调查。一些政客甚至要求制裁中国,以迫使其改善监狱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对此事件的态度较为冷淡。他们声称拉达利的指控毫无根据,并将其贴上“反华分子”的标签。他们强调中国法律健全、司法公正,并再次呼吁西方国家停止对中国的指责。
拉达利的经历反映了哪些普遍存在的难题?
拉达利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它揭示了中国监狱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 缺乏透明度: 中国监狱的运作机制缺乏透明性,外界难以了解囚犯真实待遇。
- 权力的滥用: 狱警往往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任意对囚犯进行体罚、酷刑等对待。
- 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足: 外国人在中国司法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对待。
拉达利的故事如何影响未来?
拉达利的经历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监狱制度的关注。一些国家可能加强对中国的制裁措施,呼吁联合国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调查。 同时,这个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良好行为计分系统”等监管机制的可行性和伦理性的思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