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医学生机上救助乘客
武大医学生机上救助乘客:量力而行,尽心为善
7月24日,武汉大学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航班上突发!武大医学生出手”的文章,讲述了来自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孙毅杰在一次航班上帮助一名呼吸困难的乘客的故事。
据悉,7月19日,一架由湖北武汉飞往新疆阿克苏的航班上,一位女乘客突发疾病,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手指麻木等症状。听到机组人员寻医护人员的广播后,孙毅杰果断上前,他向乘务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抵达患者身边后,孙毅杰首先判断对方的意识情况,了解其病史和目前的状况。结合乘客提供的出院诊断照片以及自身观察,孙毅杰判断患者无需心肺复苏或药物抢救等操作,而是需要关注生命体征的稳定。在机组人员提供适量糖水、氧气瓶的情况下,孙毅杰通过血压计、听诊器等设备对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并建议其低流量吸氧,并将坐姿调整为平卧位。
经过孙毅杰的及时抢救和观察,患者逐渐好转,脸色恢复正常,头晕和手指麻木症状也缓解了。临近落地前,患者已经能够自主乘坐座椅返回座位。抵达目的地后,孙毅杰建议她去医院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事发后,乘务长向孙毅杰表达感谢,称“好人一生平安,医者仁心具象化了。” 乘客也反馈其身体状况稳定,并表示想送面锦旗表达感谢。
对于网友的质疑,孙毅杰表示理解,他认为自己作为医学生,并没有资格下诊断或进行复杂治疗,只能在飞机上尽力提供帮助。“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知道边界在哪里。” 他的临床导师也评价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临床医学生,善良、热心。
这件事再次展现了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在非专业领域,也要量力而行,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医学生在非专业环境下如何提供帮助?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孙毅杰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飞机上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可以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他人。然而,我们也要明确自身的局限性,不能越雷池一步,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判断或治疗。
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点:
- 医学生的责任与边界: 医学生应该如何在非专业环境下承担起责任,同时又不越界?
- 如何进行有效的辅助: 在缺乏专业设备和药物的情况下,医学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地帮助病人?
- 沟通的重要性: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与机组人员和其他乘客有效沟通,确保安全有序的处理情况?
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他人。 无论你是否是一名医学生,都能在生活中运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