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新规救烂尾楼购房者
最高法院新解释为烂尾楼购房者注入“强心剂” 推动退款纠纷加速化解
7月24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正式施行,为长期受困于烂尾楼的购房者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该《解释》聚焦解决“退房难、退款更难”痛点,明确规定商品房消费者因房屋无法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导致购房合同解除时,其请求在房产变价款中支持价款返还的权利,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长期以来,执行异议之诉缺乏统一裁判规则,导致救济渠道不畅、法律适用尺度不一,甚至出现虚假诉讼等问题。此次《解释》共二十三条,不仅细化了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则,如请求办理产权登记、合同解除后已付房款处理等,更特别针对烂尾楼问题开出“药方”。
《解释》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对于已解除购房合同的烂尾楼业主,如果执行法院冻结了开发商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业主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请求排除相应购房款的强制执行,并申请法院发放。这意味着,原本只能冻结不能动用的预售资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用于退还给购房者。
多位法律界人士认为,此举意义重大。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直言:“这对于已经解除购房合同的烂尾楼业主来说,相当于雪中送炭,意义重大!”
随着《解释》施行,购房者有望更有底气地与开发商、法院协商解决烂尾楼问题,那些悬而未决的退款纠纷或将迎来加速化解的契机。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解释》的意义和对烂尾楼问题的解决作用,你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 烂尾楼现状: 近年来,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烂尾楼危机,数以万计的房屋项目陷入停滞状态,购房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2. 退房难、退款更难: 对于烂尾楼业主而言,不仅难以获得房屋交付,更难实现资金退还,这成为他们长期面临的巨大难题。
3. 法律保障不足: 以往执行异议之诉缺乏统一裁判规则,导致救济渠道不畅、法律适用尺度不一,使得购房者在维权过程中更加艰难。
《解释》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些法律空白,为烂尾楼业主提供更有效、更明确的法律保障。 它明确规定了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则,并针对烂尾楼问题开出了“药方”,帮助购房者更好地维权。
《解释》对烂尾楼问题的解决影响深远:
- 加速化解退款纠纷: 《解释》允许业主在一定条件下将预售资金用于退还购房款,这可以加速烂尾楼退款纠纷的化解。
- 提高购房者维权能力: 通过明确法律规则,购房者更有底气与开发商、法院协商解决问题,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 完善法律制度可以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当然,《解释》的施行也需要政府、开发商、司法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烂尾楼问题。
如果您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