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查获中国企业绕制向俄售精密设备

日本查获中国企业绕过制裁向俄出售精密设备

乌克兰制裁协调员弗拉基米尔·弗拉修克近日披露,日本经济产业省查出的一项规避制裁计划,涉及中国企业通过中港供应链向俄罗斯出售高精度制造设备。

该调查始于今年年初,因乌方警告日本制工具机被用于俄军武器生产。结果发现,日本津上公司生产的300多台精密工具机被卖给7家中国企业后下落不明。约30台已追踪到俄罗斯境内,部分设备仍在运作中。 日本政府要求津上公司终止与涉案中间商合约并停止提供维护支持,但由于缺乏远端停用功能,部分机台仍在运作中。

弗拉修克表示,剩余失踪设备正在定位中,暗示可能还有更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被切断。日本Ferrotec Holdings Corp. 也成为平行调查对象。该公司由一名中国籍执行长领导,主要供应化学品与工具,产品被证实流入俄国防承包商,包括Epiel、Mikron与Vympel。据透露,Ferrotec已在4月暂停多份合约,并承诺加强出口监控。

弗拉修克强调,落实制裁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与警惕,即便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也必须严格检视。今年7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对五家中国公司祭出制裁,指控其向俄方提供制造“沙赫德”无人机的零件。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俄乌战争背景: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战争,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和制裁。
  •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严厉制裁,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贸易、停止能源进口等,旨在削弱俄罗斯经济实力和军事行动。
  • 中国与俄乌战争立场: 中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反对制裁和使用武力解决冲突,但同时呼吁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

进一步分析: 这次事件的曝光揭示了国际制裁面临的挑战:

  • 规避制裁的难度: 中国企业通过复杂的中港供应链绕过西方制裁,向俄罗斯输送关键技术和设备,表明制裁难以完全有效。
  • 跨国合作与监管缺口: 日本、中国以及欧洲国家的企业之间存在密切合作关系,监管机制的漏洞导致精密设备被用于违反国际规则的行为。
  • 信息获取与透明度问题: 弗拉基米尔·弗拉修克披露的信息来自乌克兰制裁协调员,缺乏更多第三方证实和公开数据,难以全面评估事件的真实情况。

未来展望: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多方措施:

  •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強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打击绕过制裁的行为。
  • 完善出口管制机制: 各国需提高出口管制标准,并加强对最终用户的监督,确保技术不会流向违反国际规则的实体。
  • 提升企业责任感: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起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责任。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