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维修难 行业呼吁打破壁垒

新能源车“维修难” 困扰持续 行业内呼吁打破壁垒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其维修成本高、维修选择少等问题逐渐引发关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整车企业高度控制售后市场,是导致“维修难”的根本原因。

成本高企,利润过薄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售前利润变少,使得整车企业更加注重售后市场的盈利。许多新能源车主发现,保养和维修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车,且维修项目的选择十分有限。

信息闭锁,维修受限

由于新能源汽车软件频繁OTA更新,域控集中化以及第三方副厂件使用风险大等因素,使得很多车主不得不选择前往4S店维修保养。即便《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生产企业向维修经营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但实际执行情况仍待加强。

政策支持,探索突破口

针对“维修难”现状,政府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方维修和保养的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该意见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开放技术,支持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行业人士呼吁:打破壁垒,共促发展

中国汽车维修协会成员表示,需要修订现有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对不公开的车企进行相应的制约和处罚。同时,一些车企负责人认为,随着电动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手艺更加不通用,售后回归厂家的趋势不可逆转。

专家建议:多方参与,共建良性循环

前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系统研究院总工程师郑伟伟认为,比亚迪自建保险体系是比较好的一个做法,主机厂拥有每台车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评判驾驶人的驾驶习惯,从而将不同风险在保费中体现出来。

目前,打破新能源汽车维修壁垒,需要政府部门、车企、第三方维修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存在“维修难”等问题,但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普及和便捷。

第三方的角色与机遇: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第三方维修企业在未来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提供更加灵活、成本更低的维修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第三方企业加强技术积累,提升维修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未来的趋势展望: 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维修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服务化。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技术将被更广泛应用,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维修服务。同时,售后服务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打造更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