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到肿块别慌!5招辨别良性恶性

摸到身体肿块别慌张!学会这5个辨别方法,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用手摸到身上某个地方有个不明肿块,一上网就吓坏自己,有人说这是淋巴病变,还有些人说可能是癌症。这种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癌症一旦进入晚期,确实意味着无药可治,早期发现才是最好的。

其实,很多突然出现的肿块,大多是身体出现了炎症反应,淋巴系统通过肿大和疼痛等方式来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这些可以用手指触及到的肿块,一般分布在全身皮下、乳腺和甲状腺等体表器官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结作为人体正常器官的一部分,能摸到淋巴结并不代表就一定有问题。有些人因为很瘦的缘故,皮下脂肪较少,所以用手一摸很容易就能摸到淋巴结。但我们也应该警惕那些不正常的肿块,导致肿块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 体内炎症导致的肿大: 这是最常见的,比如扁桃体炎、牙龈炎、咽喉炎等。这种肿块往往会伴随着压痛或疼痛,直径小于3cm,触摸时能感受到自由移动,质地比较柔软,且随着炎症消散而逐渐恢复正常。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等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 这种情况下,肿块通常没有明显疼痛,并伴随其他系统症状。

3. 癌症引起的肿块: 乳腺癌与甲状腺癌等就会表现出局部结节或肿块,而一些恶性实体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则会表现出转移部位淋巴结肿大,白血病与淋巴瘤也可能会表现出局部淋巴结肿大。

一旦发现肿块,应该首先弄清以下问题:

  • 肿块出现时间?
  • 只有一个还是多个肿块?
  • 之前有没有异常情况、受伤史、和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 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胸痛、乏力、吐血、咯血、便血、短时间内体重大幅减轻、面色异常、咽喉痛等?
  • 家族中或同一地区是否有大量类似患者出现?

但这些只能作为初步判断,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肿块表现出以下特征:

1. 疼痛: 炎症导致的肿块一般会伴随着明显疼痛,而肿瘤导致的肿块摸起来基本上没太大感觉,也不会有明显疼痛。

2. 大小: 一般小于1厘米的很大可能是良性,但超过1厘米的,尤其是越大的,就越需要重视。 淋巴结以外的结节,一般来说应该是没有的,因此只要出现结节,不管大小,都属于异常的。

3. 边界: 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且边界比较清晰的结节和肿块,一般倾向于良性。恶性结节和肿块则不同,往往因为生长不受机体控制,会不断向周边组织侵犯,没有完整包膜,因此会和周围组织粘连,所以边界不会很清晰。

4. 质地: 良性的质地会比较柔软,恶性的则会比较硬。但不能仅仅依据这一条就妄下结论,还要看其他表现。

5. 活动度: 良性的一般活动度比较好、不固定,按压时可以滑动。恶性的则恰恰相反,由于和周围组织粘连,所以活动度很差,较为固定,用手按压时无法滑动。

虽然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基本的参考,但不能仅仅通过这些内容就下结论,认为自己身上的是良性或者恶性的。 我们在摸到自己身上有异常的肿块时,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通过触诊和专业的检查才能最终诊断,并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自身身体状况: 年龄、性别、健康史、遗传家族病史等等这些信息都会影响肿块的可能成因。例如,年轻人出现淋巴结肿大很可能是感染,而老年人则可能更容易关联癌症。

  • 常见疾病症状: 许多常见的疾病都有类似的症状,比如感冒、流感也会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了避免误诊,你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症状表现。

  • 检查方法: 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来判断肿块的性质:

    • 触诊: 通过手部触摸的方式感受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特征。
    •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波、CT扫描、核磁共振等,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情况。
    • 活检: 如果怀疑是恶性肿瘤,医生可能会抽取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确认诊断。

如何更好地应对身体的异常?

当您发现自己身上有不明肿块时,请不要慌张,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很重要:

  1. 记录观察: 记录肿块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疼痛或其他症状。
  2. 咨询医生: 主动预约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切勿自行判断和治疗。
  3.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