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房过年”潮涌现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换房过年"潮涌现:年轻人省钱又体验新生活,但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春节临近,旅游成本一直是许多人头疼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圈内掀起了一股“换房过年”潮流,他们将自己的住房与旅游地的当地人进行交换居住,以节省高昂的住宿费用。

来自哈尔滨的侯云浩,原本计划带家人到福建过年,却发现热门城市的住宿花费令人咋舌。他便在社交媒体上寻求“换房过年”的机会,很快就有许多福建人愿意与他交换住处。由于侯云浩家距离哈尔滨著名的“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等景点较近,吸引了众多有意交换房屋的人,最终他成功换到了位于福建湄洲岛的房子。

广州居民杨嵘早在2024年的“十一”假期就尝试过“换房旅游”,他与新疆的一户人家交换住处。相比找酒店住宿,换房更便捷舒适,杨嵘计划今年春节再次寻找合适的城市进行换房。

尽管“换房过年”看似简单实惠,但其缺乏法律保障的缺陷也逐渐显现。由于双方仅凭口头协议或简陋的书面条款进行交换,一旦出现房屋损坏、入住时间冲突等纠纷,难以有效维权。

北京中银(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利波指出,中国目前尚未颁布专门针对“换房过年”的法规,双方的权益在法律架构下缺乏明确界定。他认为,私下拟定的换房协议大多条款粗糙简陋,甚至连基本的违约责任都含糊不清,无法成为维权的有力武器。此外,缺乏专业的监督平台,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房屋实际状况、设施配备是否如实描述也存在问题。若出现房屋损坏、财物丢失甚至私自转租等纠纷,难以界定责任、寻求赔偿。

四川恒融律师事务所律师项鸿也表示,在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时,“交换式旅游”缺乏监督平台和法律保障。目前中国国内几乎没有大型且成熟的换房网站或平台,换房旅居形式仍有很大漏洞。

“换房过年”是一项新兴的旅行方式,它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省钱又体验新生活的机会,同时也暴露了法律监管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随着这种新的旅游模式逐渐流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并促进“换房过年”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