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17童罪恶终结 余华英死刑
拐卖17名幼童终获正义:余华英死刑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2024年12月19日依法对余华英执行死刑。余华英因伙同他人拐卖儿童十七名,罪恶滔天,最终得到法律的严惩。
从1993年至2003年,余华英与龚显良、王加文等多次前往贵州、云南、重庆等地进行拐卖活动。他们精心策划,作案分工明确,利用租房潜伏、设“诱饵”等手段,巧妙地避开法律追捕。犯罪过程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余华英竟将自己亲生儿子也贩卖了,以换取5000元的报酬。
2004年,余华英与王加文再次拐卖两名儿童被抓获,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经过减刑,余华英服刑5年后被释放,但罪恶却从未停止。2022年,警方在当年受害女孩杨妞花的帮助下,重新将余华英抓捕归案。
被拐的杨妞花虽然只有5岁时就被余华英拐卖,但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正是她的证词成为抓捕余华英的关键线索。 2024年10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认定余华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过多次开庭审理和重审,最终,余华英的罪行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死刑宣判后,她才流下了眼泪,但没有向被拐儿童及亲属道歉。
此案再次警示我们:无论发生在何处、何时,拐卖儿童都是残忍无情的犯罪行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者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正义终究不会晚来。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拐卖儿童的社会影响: 拐卖儿童不仅仅是一起刑事案件,它背后隐藏着深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精神和物质损失,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造成了冲击。拐卖行为破坏了家庭结构,扭曲了孩童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受害者后遗症: 被拐卖的孩子们往往遭受着身心双重的创伤。他们可能面临语言障碍、学习困难、心理阴影等问题。 很多孩子在被找到的时候已经无法正常融入社会,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重新建立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打击拐卖儿童的措施: 为了有效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政府部门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拐卖儿童的行为和相应的刑罚,提高对犯罪者的惩处力度。
-
加大执法力度: 组织专项行动,加大对拐卖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
-
提升社会监督: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举报,加强对拐卖儿童行为的社会舆论监督,营造社会共同制约拐卖犯罪的氛围。
-
完善救助体系: 为被拐卖的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正常的生活。
公众责任: 每个人都有责任共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行动:
- 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拐卖儿童行为的认识。
- 加强警惕性: 注意身边的可疑人员和活动,及时向警方报告任何可疑信息。
- 参与公益宣传: 积极参与反拐卖儿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5年后被释放,罪恶却从未停止?”这是不是暗示法律的漏洞?下次拐卖可以再犯了!建议把余华英放出来,给她一个机会更好地完成她的“事业” 。
- “死刑宣判后,她才流下了眼泪,但没有向被拐儿童及亲属道歉。” 这真是个令人感动的人! 她终于体会到自己罪行的严重性了, 只是太晚了吧。建议以后她去写 autobiography,卖给自己赚点零花钱 。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说的好像真的像一把大网一样。只不过这网的洞很大,余华英穿梭其中好几年都没被抓住啊! 不过没关系,现在终于被抓住了,希望下次再犯的时候能用更小的漏洞穿过去。
- “拐卖儿童都是残忍无情的犯罪行为” 这句话真是太对了!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拐卖儿童还能换取5000元报酬,简直是暴利啊!建议以后把这个报酬提高到10000元,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去干这“光荣事业”。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