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上午罢工”风险高!

心脏骤停“上午罢工”风险高!专家提醒:早起慢半拍,午休调整状态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呈现昼夜节律,上午8点至11点59分是发病高峰期。这个现象在全国各地都表现一致,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不例外。

专家解释,清晨人体代谢相对缓慢,血液粘稠度高,血流较慢,容易发生血管栓塞。此外,上午人的情绪更容易激动,肾上腺素能张力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和心率增加,这些都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发作风险升高。

西北地区傍晚心脏骤停发病也较多,可能是由于当地昼夜时长变化大,温差较大,环境因素影响生物钟而导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

专家提醒大家,针对心脏骤停的昼夜节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 早上起床时动作慢半拍,喝一杯温水;早餐少吃油腻、过咸食物。
  • 中午尽量短暂午睡,调整紧张的工作状态。
  • 下午工作时,可适当喝水并时不时起身活动。
  • 晚餐不宜暴饮暴食。
  • 睡前少看手机,保证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骤停呈现的昼夜节律,只是某一时间段发生概率更高,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不会发生。平时大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三高”等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应掌握心脏骤停发病的信号,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晕厥,以及与劳累相关的牙痛、咽痛、肩背痛、腹痛等。

在遇到心脏骤停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