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屈公病暴发广东蚊虫抗药性高

广西南宁青秀区发现屈公病病例,广东蚊虫抗药性高,专家呼吁加强防控措施

近日,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截至13日18时,青秀区在主动排查外省协查病例中,于建政街道及其周边陆续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屈公病)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处置。为控制屈公病传播,青秀区已在相关区域开展蚊媒专项消杀工作,并将在全城区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与此同时,广东省内也面臨着严峻的蚊虫防控挑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爱华指出,目前广东,特别是广州地区,100%的蚊子都出现了抗药性。无论是杀虫剂、盘香、电蚊香片还是电热蚊香液,都是菊酯类农药,长期高强度的使用导致蚊虫产生了非常高的抗药性,必须要加大药量才能够起到效果。

郑爱华强调,应急防控时,还要注意短期内集中使用灭蚊药对其他生物、土壤、水源的影响,比如蚊子的天敌之一蜻蜓的抗药性就很差,一种糟糕的可能是“蚊子还没死,蜻蜓先死了”,这样的物种歼灭战有可能给未来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专家建议,要审查杀虫剂产品和应用技术,把蚊媒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以及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纳入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面对这一挑战,广东省积极探索多种防控手段。佛山、广州等地投放了4000万只不吸血也不叮人的“绝育雄蚊”,每发现1只雌蚊就释放5只“绝育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只能产下死卵。顺德区龙江镇免费向居民的水池、水缸里投放泥鳅(镇领导解释说,泥鳅可以吃蚊子幼虫),禅城区在两座公园投放了近5200尾食蚊鱼;驱蚊类植物也紧急上岗,南海区预计将在289个村/社区首期播种200亩艾草。

屈公病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病毒,健康人中招后,会出现高烧、皮疹、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世卫组织在今年7月发出警告,此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这种病毒又被称为“关节毁灭者”,约三成患者会出现长期关节僵硬和不适,后遗症将持续数月。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屈公病的防控和治疗: 专家指出,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屈公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例如退烧、止痛、静脉输液等。预防屈公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传播。 为了有效控制屈公病疫情,建议广大民众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个人防护: 出门时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水或电蚊香进行驱蚊,避免在蚊虫活跃时间段外出。
  • 做好家庭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清洁室内和周围环境,减少蚊虫滋生场所。
  • 积极配合社区防控措施: 如加强蚊媒专项消杀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抗病环境。

广东省抗药性蚊虫问题:

广东地区蚊虫抗药性的出现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专家呼吁,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 审查杀虫剂产品和应用技术: 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杀虫剂品种,并制定合理的施用方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杀虫剂。
  • 加强监测和研究: 持续监测蚊虫抗药性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控方法。
  • 推广综合防治模式: 除了使用杀虫剂外,还可以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降低对单一手段的依赖。

全球屈公病疫情:

屈公病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传播,已经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互助,共同应对全球屈公病疫情的挑战。
  •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对屈公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语:

面对屈公病等传染病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除了个人防护之外,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监测、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