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禁摩首日成效待观
广州新规禁摩首日抓捕密集,成效待观
今日是广州市对电动自行车的最新管理规定实施的第一天,交通警方在海珠桥等重点区域加强巡逻执法,大量改装超速和无牌电动自行车被查处。然而,该新规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广州的电动自行车乱象,仍有待时间检验。
广东公安厅曾表示,2025年上半年将会对对外卖、速递等行业进行专用车牌管理,并限制最高时速不超过15公里。但一些专家和网民认为新规过于激进,缺乏配套措施,难以有效改变现状。他们指出,广州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庞大,打击将对上下游产生冲击,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人素质,而不是一刀切的禁令。
台湾作为“机车大国”,其机车数量接近每10个人就拥有1辆,但交通专家张胜雄认为,台湾的机车管理并非完美,道路规划缺乏人行空间,导致汽车、机车、自行车互相挤压,甚至存在“骑快车道的机车被迫走到慢车道”等现象。他指出,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交通环境建设才是关键,政府应重视非机动车的需求,而不是以汽车为主导思维规划道路设施。
广州禁摩后,虽然公交系统得到发展,但非机动车道占比不足30%,远低于北京、上海水平。此外,车道被汽车霸占的现象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不得不与汽车争路,导致各种乱象。专家认为,政府应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理解驾驶者的违规原因,并提供合理的交通设施保障,才能有效改善现状,赢得民众支持。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