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

雨停后街头“大军”出没!广东多地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

近日,广东多地经历持续强降雨天气,随着雨势逐渐停歇,各路街面却出现了一批“不速之客”——非洲大蜗牛。一些网友晒出的照片中,大量非洲大蜗牛占据街道,与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交织,场面十分震撼。

面对这种罕见的现象,不少人出于好奇徒手抓起这些巨型蜗牛,并将其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然而,专家们紧急提醒公众:千万别碰!这是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体内携带多种细菌和寄生虫,极易引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雨后“大军”涌现的原因是什么?

非洲大蜗牛喜湿生息,平时只敢躲藏在潮湿的草丛中活动,当街面出现积水时,它们才敢冒险爬出寻找食物。 专家解释说,雨后的街道湿度升高,为非洲大蜗牛提供了理想生存环境,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密集的数量。

非洲大蜗牛究竟有多可怕?

非洲大蜗牛,又名褐云玛瑙螺,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们不仅会啃食农作物、林木、蔬菜等植物,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更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可传播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等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多种细菌,用手触摸会引起皮炎、皮肤瘙痒、肿胀等过敏反应。它们体内还寄生着各种寄生虫,最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会导致患者发热、头痛,甚至引发脑膜炎,严重者威胁生命。

如何远离非洲大蜗牛带来的危害?

专家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防止感染:

  • 不食用生螺肉;
  •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
  • 接触褐云玛瑙螺后注意清洁双手;
  •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如何处理非洲大蜗牛?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找物业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处理。在家中发现少数蜗牛,可利用食盐处理,将其软体部分融化成水而死亡。如不小心踩到,“一定要及时做好清洗工作”。

面对非洲大蜗牛的入侵,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控制它们的危害,保护自身健康。##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非洲大蜗牛入侵问题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出现在中国广东等地。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威胁农业生产,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了解非洲大蜗牛的历史发展和危害程度才能更加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

非洲大蜗牛的传播路径: 主要通过货物运输、植物盆栽等途径被带到新的地区。它们适应性强,能够存活在各种环境中,因此扩散速度很快。

非洲大蜗牛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人类:

  • 农业生产: 非洲大蜗牛会啃食农作物、林木、蔬菜等植物,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 生态破坏: 它们可能改变当地的生态平衡,导致原有的物种数量下降或消失。
    • 传播疾病: 除了人类,非洲大蜗牛也是许多动物的病媒,例如家禽、畜类等也容易感染它们的寄生虫和细菌。

如何进一步了解非洲大蜗牛?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更多信息:

  • 中国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 提供关于非洲大蜗牛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官网: 发布广东地区非洲大蜗牛的监测预警信息。
  • 互联网资源: 可以搜索相关网站、新闻报道等,了解非洲大蜗牛的危害、防治方法等信息。

**预防是最好的办法! **

积极参与非洲大蜗牛防治工作,从自身做起,降低患病风险,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