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老人取款身亡,银行拒改道有失

带病老人取款不幸离世,银行拒不改道是否过失?

近日,湖南株洲一银行的处理方式引发公众热议。一位62岁带病老人因无法进行线上操作,需亲临现场取钱,家属无奈将其抬着轮椅送到银行办理。然而,由于面部解锁失败导致取款时间过长,老人最终离世。

据老人的侄子彭先生介绍,家人之前并不知道银行提供上门服务,因此才冒着生命危险将老人带至银行。在近两个小时的等待中,老人身体状况持续恶化,最终抢救无效。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表示,《储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鼓励个人参加储蓄。银行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银行有核实储户身份的义务,有权要求本人到场办理取款业务。不过,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代办。”付建律师解释,“根据双方有效身份证明、存款凭证以及授权委托书可以向银行取款。”

然而,付建律师指出,若银行明知老人病重仍拒绝变通,其行为可能违反合理注意义务。特别是当储户明确告知存在不能亲自到场的合理情形时,银行需要为储户办理相关程序。

对于老人的离世,付建律师认为: 若家属能证明银行的拒绝对老人的转移就医造成实质性阻碍,且与死亡结果存在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银行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银行可能涉及侵犯老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侵权责任。

此外,付建律师强调:“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是银行应积极履行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义务,主动告知家属有上门服务等便利措施,以满足客户需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矛盾和纠纷。”

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注重人性关怀尤为重要。 特殊人群的服务需要更加细致入微,银行应积极探索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模式,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金融机构的服务责任与法律界限: 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同时,也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例如保护客户的财产安全、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等。

银行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义务: 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银行应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合理注意义务"的概念: 在民法中,“合理注意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行为过程中,应根据一般人的标准和常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对他人造成损害。

银行的应对策略: 面对类似事件,银行应该首先进行调查,认真分析事件的发生经过,并公开透明地回应公众质疑。同时,要检讨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家属维权指南: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家属可以向银行反映问题,并收集相关的证据进行保存。此外,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了解自身权益以及诉讼程序。

公众舆论监督作用: 公众可以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关注此类事件,提高社会对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推动金融行业改进服务体系,更好地保护老弱病残孕群体权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