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演唱会:亲民还是割韭菜?
德云社相声演员岳云鹏演唱会惹争议:高价割韭菜还是亲民宠粉?
德云社相声演员岳云鹏于2025年7月底连续举办了两场演唱会,主题为“非要唱”。两场演出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岳云鹏的唱功水平不足,属于“卡拉OK水平”甚至“不违法的水平”,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强行跨界高价销售演出,吃相难看。但也有一些德云社粉丝称赞岳云鹏演唱会是亲民之举,理由是:即使知道自己唱功不好,他依然努力工作,为粉丝们开一场演唱会,现场气氛欢快,岳云鹏竭尽全力演唱的样子让人感动。
然而,这种“亲民”与“割韭菜”的争议在演艺市场上并不鲜见。顶级歌星的演唱会通常属于“优质优价”,唱功和作品都非常有保证,门票价格也高昂难抢;一些国营院团则以“物美价廉”闻名,如北京人艺,其门票价格普遍不高甚至低于德云社的话剧门票。民营团体中也有不少“物美价廉”的演出,比如听云轩的相声巡演,相对于其他一些质次价高的相声流量明星而言,性价比非常高。
近年来,国内演唱会市场火爆,许多人看到了商机,但这也导致了大量“质次价高”的演出,以网红演唱会和跨界演唱会为主。这些演出质量低,但门票价格却很高,因此被网友称为“割韭菜”。
那么岳云鹏演唱会究竟是哪种类型呢?从现场直播和网友评价来看,岳云鹏的唱功水平在普通人的水平上,甚至无法称之为歌手。而门票价格方面,其最高价超过了当红组合凤凰传奇、汪苏泷等知名音乐人,平均售价也高于任贤齐、刀郎等同期的演唱会。
更令人争议的是,主办方环宇兄弟老总早在6月17日就宣布“两场门票均已售罄”,然而直到演出当天,部分门票依然没有售出。一些德云系自媒体甚至在6月12日就宣称“门票售罄”。这种饥饿营销手法明显是为了炒作门票价格,将消费者当韭菜。
综上所述,岳云鹏演唱会表现出的唱功水平和高昂的票价,将其归类为“质次价高”几乎没有争议。 作为相声演员,即使粉丝支持热情高涨,但最终还是应该以专业水平对应专业的售价。这种高价割韭菜的做法无疑让许多观众感到失望。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德云社的商业模式: 德云社近年来发展迅猛,其盈利模式不仅依赖相声演出,还涉及周边商品、影视作品、直播平台等多元化产业链。这种商业策略一方面促进了粉丝粘性和收入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粉丝对“资本运作”的质疑。
- 跨界演唱会的市场趋势: 近年来,明星跨界演唱会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许多演员、运动员、主播甚至网红都尝试跨界进入音乐领域。这种现象既可以丰富文化娱乐形态,也能为个人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炒作”“割韭菜”等争议。
更深层次的思考:
-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 艺术创作本应追求精神层面的共鸣和美感体验,而商业运作则注重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回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很多文化创作者面临的难题。德云社的案例或许能引发我们对“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思考。
- 粉丝群体和消费观: 岳云鹏演唱会引发的争议反映了当代粉丝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复杂的消费观。部分粉丝更看重明星的专业技能和作品质量,而另一部分则更关注情感共鸣和互动体验。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粉丝的需求,需要艺术家和平台方更加细致的市场分析和运营策略。
- 演艺市场的监管与引导: 随着演唱会市场的发展,一些“虚假宣传”“高价割韭菜”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市场规范的管理,引导演艺机构以高质量作品和真诚服务赢得观众认可。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