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磕碰藏致命险,重视头部安全
“小磕碰”也能致命?摔倒7天后脑出血去世,提醒我们重视头部安全
近日,#小伙摔倒以为没事7天后死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一位22岁的福建泉州男子在骑电动车时摔倒,当时身体无明显外伤及出血情况,他未做进一步检查便回家休息。次日中午,突发呕吐后再次送医,最终被诊断为脑出血,尽管经过手术抢救,仍于事发7日后被判定脑死亡。
类似案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宁波明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于雷指出,受伤初期看似无恙的患者,却可能在数日甚至数周后出现迟发性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 这是因为头部血管在受伤瞬间可能只是轻微撕裂,但随着时间推移,血液缓慢渗入颅腔形成血肿,会逐渐压迫脑组织。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脑功能不可逆损伤,严重时可致命。
摔倒后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于雷提醒,摔倒后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身体在“求救”,需尽快就医:
- 持续性头痛:若头痛持续或逐渐加重,可能是脑震荡或其他脑部损伤的迹象。
- 反胃呕吐:无肠胃疾病诱因的反胃呕吐,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损伤的症状。
- 視力變化:包括視物模糊、重影或視野缺損,可能是顱内壓增高的表現。
- 肢體无力:若單側手臂或腿部突然使不上勁,可能是腦部损伤影响運動神經所致。
- 性格改變:如突然變得暴躁或遲鈍,可能是腦部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統變化。
- 嗜睡或意识模糊:持續嗜睡且意識不清,对刺激反應遲鈍,可能是腦部功能受损的表现。
任何头部撞击后,即使当时无不适,也应密切观察2周至4周。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需立即就医。临床一般通过头颅CT检测脑出血或脑损伤情况。为避免遗漏迟发性脑出血等隐匿性损伤,需短期内再次复查头颅CT。
摔倒时如何减轻伤害?
如果摔倒不可避免,在着地瞬间应尽量顺势滑或缩团滚:
- 顺势滑: 手臂收回或平伸,顺着力量向前滑。
- 縮團滾: 双手护住头面部缩团,顺着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滚。 用身体整个侧面着地,增加受力面积,减轻摔伤程度。
摔倒后如何降低受伤风险?
-
不可贸然起身:摔倒后不要着急站立,应先缓慢活动四肢,确定伤势不重再起身,谨防发生无移位嵌插型骨折。
-
若骨折需“伤处制动”:摔伤骨折后要立刻进行“伤处制动”,也就是限制活动,以防伤处移位。 具体操作根据骨折部位而定。
-
若发生开放性骨折: 切勿惊慌,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临时包扎创口,尽早到医院就诊。
-
先冷敷再热敷:若未出现出血、骨折,但有肿胀疼痛,可先局部冷敷,以收缩血管,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待24小时后,伤处消肿再进行热敷。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即使看似不起眼的“小磕碰”也可能隐藏致命危机,头部安全不容忽视! 遇到任何头部的撞击,要及时就医检查,切勿延误治疗机会。##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虽然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头部受伤的危险性和应对措施,但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话题,建议你进一步了解以下知识:
- 不同类型的脑损伤: 除了脑出血和脑水肿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如脑震荡、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每种类型都有其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 头部受伤的常见原因: 除了摔倒,头部受伤还可以由交通事故、暴力行为、运动意外等因素引起。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预防头部受伤。
- 如何保护头部安全: 除了以上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头部安全,例如佩戴安全帽、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注意日常活动中的安全等等。